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 第67章

第67章 (2/3)

目录

“可若有一日,大明遭遇连年天灾人祸,国库耗尽,仍难以为继。”

“到那时,若不超发宝钞以缓解财政压力、救济民生,大明恐怕顷刻间便有倾覆之危。”

“而若选择超发宝钞,虽日后可能因通货膨胀导致社稷动荡,但终究是未来的隐患。”

“二者之间如何抉择,想必陛下心中已有答案。”

“昔日的大元,便曾面临同样的抉择。”

“而大元所做的选择,与陛下此刻所想无异。”

“最终,是陛下亲手终结了大元的统治。”

燕长倾言辞恳切地向朱元璋进谏。

在他看来,纸币宝钞作为信用货币,在这个时代仍显超前。

当朝文武百官对经济、金融的认知尚不及他这个门外汉,推行信用货币实非明智之举。

即便在前世,那些精通经济金融的能人异士尚且时常因信用货币而引发危机,朱元璋等人若能将此驾驭得当,反倒令人称奇。

事实上,历史上大明通行宝钞制度未及百年便已崩溃。

若非大明长期维持钞、铜并行,并以铜本位勉强支撑货币体系,加之明中期启用金花银,确立铜银复本位,重新稳固金融秩序,恐怕大明也会如大元一般,未满百年便走向覆灭。

大明之所以能延续更久,不过是运气使然——当宝钞信用崩塌时,尚有黄金、白银、铜等传统贵金属货币体系托底。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明在宝钞政策上优于大元,相反,其滥发程度甚至更为严重。

因此,到了明中后期,朝廷不得不重新依赖沿用千年的贵金属货币体系。

……

(朱元璋坐在角落,面色凝重,心中犹豫不决。

燕长倾的话,他字字句句都听进了心里。纸币宝钞制度的利弊,他清清楚楚。但知道归知道,真要推行,终究得看实际效果。而燕长倾最后提出的那个假设,如同一把刀,悬在了朱元璋的头顶。

【若有一天,大明连遭天灾人祸,国库耗尽,无钱可用。】

【不超发宝钞,朝廷立刻就会垮;超发宝钞,日后或许会因钱贱物贵而亡。】

到那时,他该怎么选?

恐怕……他还是会选择超发宝钞,先保住眼前的大明。毕竟,若连眼下都撑不过去,还谈什么将来?

至于未来的祸患,等到了那一天,再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这样的选择,似乎没错吧?

可元朝当年,也是这么想的。

而结果如何?朱元璋比谁都清楚——正是他亲手终结了元朝。

【难道看似正确的选择,其实也是错的?】

朱元璋心中苦涩。

他想说,大明不会那么倒霉,不会走到那一步。

哪会有朝廷接连遭遇天灾人祸,把国库掏空的?

可偏偏,世间最常发生的,就是这种“不可能”的事。

元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原本压榨百姓近百年都没垮,偏偏在决定治理黄河时,一句“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彻底葬送了江山。

大元王朝最终走向了覆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