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 第66章

第66章 (2/4)

目录

“泰定四年,进一步规定销毁场所须由廉访司官员监督,行省辖地则由行省官员共同监察。”

“此举确保了流通纸币的质量,并完善了回收处理机制。”

“同时有效控制元宝钞发行总量,抑制通货膨胀。”

“明朝虽仿元制设立倒钞法,于各地设行用库回收破损纸币。”

“然较之元代制度,明代执行流于表面。官吏常借故推诿,拒收百姓破损纸币。”

“致使民众手持废钞无法兑换,蒙受财产损失。”

此番再论大明宝钞制度缺陷时——

燕长倾讲解从容,朱元璋、马皇后、太子朱标及诸皇子朱樉、朱棡、朱棣等皆冷静聆听。

众人共识明确:须彻查现行宝钞制度弊端,进而改革完善,使之成为真正利国利民的良政,而非盘剥万民的敛财工具!

“第五,严惩 法令。”

“此条元明两朝皆执行得力。”

此乃大明宝钞唯一可与元钞比肩之处。

倒也合理—— 等同劫夺国库。

无论元廷或朱元璋,对此必施以铁腕。

......

燕长倾言毕,右侧木板宣纸已密布元明宝钞优劣对比。

除 惩治一项与元代持平外——

大明通行宝钞余者尽逊前元。

朱元璋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做足了准备,但当他看到大元宝钞的诸多优点与大明通行宝钞的诸多缺陷形成鲜明对比时,仍不免心头一震。

这一次,他没有责怪旁人,只恨自己思虑不周。

【咱真是糊涂啊!】

【只晓得照搬前元的法子发行大明宝钞,却没仔细钻研其中门道。】

【结果只学了些皮毛就仓促推行,如今大元宝钞的好处半点没学到,反倒把后期弊病全盘继承。】

【若当初能认真研究大元宝钞的细则,怎会让利国利民的好事变成祸国殃民的弊政!】

【更不会平白挨燕先生替天下百姓骂的这一顿!】

【难怪燕先生说咱既无发行经验,又没吸取前朝教训。】

朱元璋暗自懊悔目光短浅,转念又想起朝中百官。

【发行前还特意召集文武大臣商议。】

【可宝钞弊端如此明显,满朝竟无一人察觉!】

【户部尚书和侍郎们,回京后若给不出交代......】

【今日咱代百姓挨骂,明日就要你们用性命偿还百姓的损失!】

此刻朱元璋已在心中罗列了不下百种惩处户部官员的手段。

既然这顿骂不能白挨,总得有人付出代价!

讲台上,燕长倾正色总结道:

元初宝钞制度有朝廷信用担保,金银储备充足,回收机制完善,法律规范周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