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 第40章

第40章 (2/3)

目录

燕长倾点头认可朱榑的说法,却又微微摇头,继续道:

“汉初之制与周朝分封制仍有不同。”

“汉高祖或许察觉,在避免秦朝之弊后,又重现了周朝旧况。”

“于是,为免重走周朝老路,他又借鉴了秦朝对周制的反思。”

“最终,除分封诸侯外,在 直辖地及各诸侯国内部推行郡县制。”

“这便是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

“此时,秦始皇以郡县制强化的 集权遭到削弱,权力再度分散至地方诸侯藩国。”

燕长倾转身,在黑板上的【秦】字下方写下【汉】,又在【汉】旁添上【郡国并行制】。

“然而,既欲诸侯藩国拱卫 ,又欲 加强对直辖地的掌控——”

“即便是周朝或大秦,也未能两全。”

“汉高祖又岂能独占其利?”

“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后来,汉高祖亦意识到此点,担忧诸侯藩国如周朝诸侯般势大,威胁朝廷。”

“于是,他以‘非刘氏不得称王’为由,着手削弱诸侯藩国之力。燕王、楚王等异姓王,皆被逐一铲除。”

“至此,分散至诸侯藩国的权力部分重归 ,集权再度加强。”

听到此处,朱元璋及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皆已料到后续发展。

朱元璋的藩王制度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大汉的藩王体系,仅做了些许调整。

在研究如何解决大明皇室宗亲制度潜在问题时,他们专门考察了大汉历史,试图从中寻找对策。

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后,确实加强了 集权,但对同姓王不仅未加压制,反而大加分封。

企图通过刘氏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来巩固皇权、稳定政权。

这种策略本身无可厚非。

汉高祖与汉惠帝时期,诸侯王与天子血缘亲近,不是父子就是兄弟。

自幼相伴,情谊深厚。

因此这些同姓诸侯能与朝廷同心同德,共卫社稷。

朱元璋闻言频频颔首,面露赞许。

他设立藩王制度,分封边塞,正是期望朱家子孙同心协力,互为犄角,共治大明。

讲台上的燕长倾注意到朱元璋的反应,话锋突转:

但到汉文帝时,天子与诸侯王的关系已渐疏远。

自刘邦始,传至文帝已是第三代,亲缘由近及远。

加之常年难得一见,何来深厚情谊?!

台下朱元璋神色渐沉,已隐约明白燕长倾所言藩王制度三代必乱的缘由。

燕长倾继续剖析:

更关键的是,随着国力恢复,诸侯势力日益坐大,形成割据之势, 与地方的矛盾不断激化。

甚至出现诸侯抗旨不遵的情况!!

这正是周室衰微、诸侯崛起的先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