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1/3)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专攻历史的学者,也很难对先秦时期有精确的时间概念。
讲台上的燕长倾并未察觉,自己随口提及的年代竟让朱元璋再度陷入震惊与沉思。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夏朝】,并在下方标注【禅让制】与【公天下】,同时继续讲解:
然而大禹逝世后,其子启夺取王位并传于子孙。自此,政权交接由转为,王位开始在一姓血脉中延续。
家天下逐渐取代公天下禅让制世袭制所颠覆。商朝建立后,王位传承虽偶有兄终弟及,但始终未脱离家族血脉。
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从 到地方的行政体系。商朝 设相、倾士等职;地方分封侯伯,这些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需定期纳贡并听候调遣。
此时的国家形态仍属部落联盟的初级阶段。政权结构松散,天子更多是象征性的共主。这便是世袭制度与 地方体系的雏形。
台下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皆凝神聆听。作为 家室,他们虽常以史为鉴,但所知多限于秦朝以降。先秦的夏商周历史,对他们而言实属陌生领域。
约两千四百二十五年前,周武王伐纣建周。为巩固统治,他将王畿之外的土地人民分封给宗室、功臣及后代,建立诸侯国以屏卫王室。
分封制使周天子强化了地方控制,拓展了统治疆域,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相比夏商的松散联盟,周朝政权更趋严密系统。
诸侯们在各自的封地内享有极大的自治权,可以自行任命官员、组建军队、征收赋税,俨然形成了国中之国的局面。这种分封制度最终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微。
燕长倾在黑板上勾勒出历史演变的脉络,从夏朝的禅让制、公天下,到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再到周朝的分封制,逐渐构建出一个清晰的树状图。
朱元璋及其皇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看到这个熟悉的图示方式,心中已有预感。上次燕长倾正是通过千年历史发展的趋势图,阐明了相权被废除的必然性。
(朱元璋内心独白:这燕长倾莫非又要用千年历史大势来证明藩王制度必然引发叛乱?)
虽然朱元璋确实要求燕长倾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但他没想到对方会再次搬出这种跨越千年的历史趋势论证。这种论证方式让朱元璋感到不安,因为若燕长倾所言属实,就意味着他的藩王制度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
更令他矛盾的是,他正准备顺应君权强化的历史趋势废除相权,此刻却可能在另一个历史趋势上犯错。违背历史洪流的后果,让他不得不深思。
......
燕长倾继续平静地讲述:至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势衰微,仅能掌控都城周边地区。诸侯为争夺土地与人口,战事不断。到战国时代,强大的诸侯不再满足于封号,纷纷自立为王。
经过四百八十年的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
大约一千六百年前,秦王嬴政终结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纷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个 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秦朝!
燕长倾在周王朝与春秋战国之后,郑秦朝建立后,始皇帝嬴政以周朝为鉴,在 推行三公九倾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将地方权力收归 ,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控。
这套制度极大强化了 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从根本上杜绝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重现!
相比此前的分封制,这是划时代的制度创新。这种 集权体制奠定了此后一千六百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被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完善。
即便王朝更迭、天下动荡,但凡有志问鼎天下的雄主,最终都会重建同样的 集权王朝。正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
若非始皇帝推行大一统,或继续沿用分封制,恐怕这一千六百年间,中国仍会陷入诸侯割据的循环。
燕长倾毫不掩饰对始皇帝的推崇。在他看来,虽然始皇帝晚年有过失,但开创大一统和 集权的功绩,足以掩盖所有不足。
朱元璋听到这番赞誉,不禁冷哼一声。他虽认可始皇帝的功绩,但燕长倾对郡县制的极力推崇与对其藩王制度的批评,让他颇为不快。
作为开国君主,朱元璋与历代雄主一样,既敬重前人功业,更坚信自己的雄才伟略。这种鲜明的对比态度,自然触动了他的自尊。
“大秦覆灭后,大汉兴起。”
“汉高祖刘邦或许是为避免重蹈秦朝覆辙,又或是为履行昔日争夺天下时对功臣的封王承诺。”
“于是大封功臣、宗室及子嗣为诸侯王,建立藩国,使其拱卫 。”
“诸位,是否觉得耳熟?”
燕长倾望向殿下的朱元璋、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含笑问道。
“这不就是周朝的分封制吗?”
年纪最小的齐王朱榑脱口而出。
分封功臣、宗室、子嗣为诸侯王,建立藩国拱卫 ——这与方才所讲的周朝分封制如出一辙,几乎毫无差别!
- 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完本
- 人在遮天,投影万界连载
- 不周证道:开局开辟三千界连载
- 穿越末世,巨魔要吃肉连载
- 苟道长生:从魔修转世开始连载
- 洪荒:万界强化,开局混沌人族连载
- 华娱:谁让他当导演的!连载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连载
- 穿越四合院我变成傻柱连载
- 海贼:从捡到红发断臂开始连载
- 禁止觊觎无限流漂亮npc!连载
- 斗破:紫霄雷帝连载
-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连载
- 综武:夫人请自重连载
- 风流三国:开局迎娶大乔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