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频道 > 沪上烟雨 > 第1章

第1章 (1/2)

目录

 晚饭时间,三马路(现汉口路)上人来车往一片热闹,言炳仁神情悠然安步当车。

 三马路上曾经有家“小有天”(原建筑已不存在,曾位于今汉口路618号,中福大饭店后门处)是清末开张的闽菜馆。早年的上海另有“别有天”和“式式轩”等主理闽菜的馆子,而“小有天”最出名,该店的红烧鱼翅、清炖黄鱼、蟹黄鱼唇、神仙鸡、荷花豆腐、烩羊肚丝、冬瓜帽、拌龙虾等名菜脍炙人口。

 辛亥革命后,前清遗老集聚在上海的不少,当年的“小有天”颇受那些遗老们青睐,故而名声大噪。其中有位李梅菴,晚号清道人,光绪进士,书画家,来上海后靠卖字为生,“小有天”内曾挂过他的一张“菜单画”。据传,一次堂倌请李梅菴点菜,他要来一张白纸后,将鱼、肉、青菜、竹笋、萝卜等悉数画在了纸上,“小有天”便将这份菜单装裱后挂于墙上,并视为宝物。曾经有人愿意出百两金而求取,“小有天”却不愿出让。

 李梅菴,当年是“小有天”的股东之一,因为每晚都到“小有天”吃蟹,并且总要吃上百只蟹才尽兴,故被称为“李百蟹”。而他所持的“小有天”股本,在分红时每每大部分收益都抵了蟹帐,变成了蟹粉、蟹黄和鱼翅等等。从而,有人戏称:“道道非常道,天天小有天。”

 这个当年的“小有天”,夜夜宾客盈门,天天热闹非凡。然而,30年代后因为川菜在上海的兴起,曾经大名鼎鼎的“小有天”在1939年还是易主了,并改名为“天乐园”。可是,“四爷叔”喜欢在这个周围环境热闹复杂,又邻近杨子饭店的“大隐之地”与言炳仁见面。

 “四爷叔”与言炳仁是上下线,而且始终恪守着极为机密又特别的单线接触规矩。因此,除四爷叔和个别高层以外,言炳仁是组织中的“隐形人”,丝毫不为集体中的旁人所知。

 言炳仁坐下后,与四爷叔天南地北聊了一会儿,接着说:“四爷叔,开茶馆的准备差不多了,眼前只等最后敲定了,你出的是大股,我听你的。”

 四爷叔说:“你说到过的那个年轻人怎么样了?不管什么生意,用对人,就是弄妥了基础,人是最要紧的。”

 言炳仁点头称是:“此人可以用,没有问题。他本人极清白,也有志于此,而且人比较务实,一切应该对路的,可以放心。只是有些细微之处,我会进一步推敲推敲,也会再和他聊聊。”

 四爷叔用手示意言炳仁吃菜,随后说道:“弄个茶馆,尽管不是大生意,但人来人往,要是应酬好了四方客八面友,对别的生意就能不无好处。所以这件事情要找个单纯又可靠的人来做,这个极为重要,我大阿哥反复强调了这点。”

 言炳仁说:“我明白的。尽管这个年轻人是块好料子,但我必定步步为营,慎之又慎,不会有差池的。”

 “你做事情的路数,我清楚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别的我不多说了。”四爷叔浅笑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