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1/4)
然物物交换愈繁,所需各异,遂有一般等价物应运而生。笔锋转折间,新词跃然纸上。朱元璋低声复诵一般等价物,虽觉陌生,但方才亲身经历已令其心领神会。
燕长倾转身面向朱元璋、马皇后及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肃然道:“货币的本质确为【一般等价物】。”
“所谓【一般等价物】,即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并促成交易的媒介。”
“方才陛下用以交换的手帕,此刻便承担了这一职能。”
“如今大明通行的黄金、白银、铜钱、宝钞,乃至诸位殿下提及的琉璃、古玩、字画、玉石等,皆可视为【一般等价物】。”
“此类物品亦称【货币】或【钱】。”
“货币诞生于以物易物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
“上古先民时代,神农氏、有巢氏等曾以陶器、海贝为货币。”
“历经岁月更迭,无数物品曾作为货币流通又遭淘汰。”
“最终,因稀缺性与固有价值,【黄金】【白银】【铜】被永久保留,成为举世公认的【钱】。”
“此即《屠龙技·钱与利》首章——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朱标等皇子运笔如飞,详录其言。朱元璋与马皇后仅提笔写下【一般等价物】等关键词,余下内容待朱标后续誊抄。
燕长倾忽而反问:“然黄金、白银因其稀缺与价值成为货币,可【大明宝钞】这等纸钞——”
“当真具备稀缺性与内在价值否?”
面对燕长倾的问题,朱元璋垂眸沉思。
【大明通行宝钞真的算得上稀有且珍贵吗?】
这个念头刚浮现,他便暗自摇头。
作为宝钞的创立者,他比谁都清楚——只要他一声令下,宝钞提举司就能无限量印制。
既非稀有,更谈不上珍贵。
不仅朱元璋这么想,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经过深思后也得出了相同结论。
宝钞并不稀有珍贵。
要多少有多少。
不过是纸张罢了。
燕长倾继续追问:
稀有珍贵之物未必能成为【一般等价物】,但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必然具备这两个特质。
既非稀有又不珍贵的宝钞,为何能与金银铜并列,成为交易用的钱币?
这正是今日论题的关键所在。
朱元璋等人顺着这个思路展开思考:
【若真如燕先生所言,金银铜符合条件,宝钞却不符合】
【但现实中宝钞确实与金银铜一样流通使用】
【这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
朱标紧锁眉头,试图找出宝钞与金银铜之间的深层联系。
【由此可见,大明通行宝钞必定暗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特殊价值!】
【正是这份独特价值,才让它能与稀有的金银铜并列,成为流通的货币!】
【可这神秘的,究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