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2/3)
那么春秋战国的诸侯混战,便是对此制的第一次颠覆。
而秦扫六合后推行的大一统集权,废分封、立郡县,使嬴氏皇权独尊京师,则是对列国纷争的再度革新!
“西周、春秋战国、大秦三者相互关联又彼此对立的格局,构成了首个大一统 集权的波浪式演进过程。”
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随着燕长倾的讲述,目光凝视着历史长河中相继浮现的西周、春秋战国与大秦王朝。三个时代首尾相连,其间大一统 集权的演变,正呈现出由低向高的波浪式攀升态势。
“两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既延续了秦朝的大一统 集权,又有所调整。”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士族大土地占有为基础的方镇都督分权或区域割据,则是对秦汉郡县制 集权的颠覆。”
“隋朝与唐前期重建的州县制、府兵制、科举制等 集权体制,又否定了魏晋南北朝的地方分权格局。”
“因此从秦汉到唐前期,这三个阶段的承继与更迭,形成了第二个大一统 集权的波浪式演进周期。”
燕长倾凌空轻点指尖,历史长河中自秦汉至唐前期的片段依次亮起。朱元璋与诸位皇子清晰看到,在这段 集权的波浪轨迹中——
秦始皇时期处于巅峰的大一统 集权,到汉高祖时期明显回落,至汉武帝时再度攀升;东汉至西晋期间骤然跌落,直至隋唐前期才形成新的上升曲线。这一起一伏间,正构成了完整的波浪形态。
“唐中后期因郡县制缺陷形成的藩镇割据,彻底颠覆了隋唐前期的 集权体系。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掌控军权、财权、行政权与监察权,形成内轻外重局面。”
“两宋则彻底扭转唐末藩镇割据之势:通过收精兵、控财赋、削支郡、分事权,并以转运司等四监司收归地方权力,实现对唐末乱局的根本否定。”
“蒙元沿袭宋制,进一步将地方权力集中于 。”
在强化 权威的过程中,行省制度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构建 集权体系的关键枢纽。
自隋朝肇始,历经元朝,三个历史时期的承继与变革,共同构成了 集权发展历程中正燕长倾话音方落,浩瀚的历史长卷中,隋至元的历史脉络渐次浮现。盛唐时期达到高峰的 集权体制,至晚唐明显衰退,历经漫长岁月,直至宋元之际才重现上升趋势。这起伏跌宕的轨迹,正是历史长河中又一个壮阔的波澜。
纵观千年沧桑, 集权的发展始终遵循着虽然历代王朝常会重蹈地方分权的覆辙,但每次新的集权实践都会比前朝更为严密与强化。
这正是三千四百五十年来 集权螺旋上升的历史轨迹!
燕长倾的论述仿佛触动了历史深处的奥秘,浩瀚的历史长河为之震颤。三个集权阶段的浪潮首尾相衔,整条历史长河以螺旋上升之势奔腾向前,转瞬间跨越千年时空,将朱元璋及其皇子们尽数吞没其中。
......
朱元璋与朱标等皇子猛然惊醒,个个汗流浃背,喘息不已。他们心有余悸地望向教室门口,燕长倾依旧从容而立,温润如玉的气质中透着几分凛然之气。
燕长倾神色淡然,宛若超脱时光长河的旁观者,静立时自有一股凌驾众生之上的气度。
历史洪流中,短期或许会有曲折反复。他缓步走向教室后排,步履从容,但放眼千百年的尺度——
文明演进终将如江河奔涌,虽有迂回却始终向前。话音未落,他已停在朱元璋面前,眸光如霜。
西周这般!
强秦这般!
炎汉这般!
这般!
杨隋这般!
李唐这般!
赵宋这般!
蒙元这般!
最后一步踏定,燕长倾直视这位开国 :汝之大明,亦复如是!
朱元璋瞳孔骤缩,指节在扶手上爆出脆响。自登极以来,何曾有人敢这般俯视真龙天子?
未及发作,那道白衣身影已翩然离去。朱元璋忽然卸了力道,挺直的脊背微微佝偻。这颓唐非因眼前之人,而是面对三千四百五十年的煌煌大势—— 集权乃不可违逆的天道。
他亲手所封的藩王,恰是逆势而行的昏招。那些违逆大势的王朝,结局早已写在竹帛之上。
- 神雕:开局令东来,领悟浩然剑气连载
- 末法时代的长生武圣连载
- 藏匿你连载
- 综漫之全美收录连载
- 穿成年代文的病美人[七零]连载
- 洪荒:从西方开始修补世界连载
- 综影:从拿下杨桃开始横推连载
- 四合院之穿越52当猎人连载
- 我的中医推拿馆连载
- 我以内世界成道连载
- 茅山后裔完本
- 将军:夫人别丢下我连载
- 斩神:我终焉之神,开局破万法!连载
- 同时穿越:即将团灭连载
- 天命皆烬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