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1/3)
对朱标而言,朱樉、朱棡是能相互扶持的兄弟;而对两位弟弟来说,朱标是可敬的兄长,却非严父般的存在。正因如此,当面对储君之位时,朱樉、朱棡才会萌生争竞之心——在平等的兄弟关系中,弟弟们自然会对兄长拥有的尊位心生向往。
至于后来出生的朱棣、朱橚等弟弟,彼时的朱标已能游刃有余地承担起长兄如父的职责。
朱标待朱棣、朱橚等人如同己出,尽到了长兄如父的责任。他对弟弟们的关怀甚至超过了对亲生儿子的照料,且从不求回报,就像父亲对儿子那般无私。
在遇到道衍(姚广孝)之前,朱棣、朱橚、朱桢、朱榑等弟弟从未对朱标的太子之位和未来的皇位有过非分之想。他们视朱标的地位如同父亲的产业,除非父亲主动给予,否则绝不会觊觎。
朱标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与支持,在弟弟们面前既是兄长又如父亲。因此,他对自己的太子之位和未来的皇位从未有过疑虑。即便知道朱樉、朱棡对他的位置有所想法,他也毫不在意,自信能轻易化解他们的心思。
朱樉、朱棡对朱标心存敬畏,只是有些不甘。但这种情绪在意识到与朱标的差距后会逐渐消散,既保全了兄弟情谊,又避免了内耗。朱标以高明而温和的政治手腕处理着这些关系。
然而,在听完《屠龙技》的讲课后,朱标感到不安。他并非担心弟弟们学会《屠龙技》后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即便所有皇子都掌握了这门技艺,他的太子之位依然稳如泰山。作为千古第一太子,朱元璋甚至愿意为他重新打天下。
朱标真正忧虑的是,《屠龙技》可能助长朱樉、朱棡等人的野心,并赋予他们实现野心的能力,使他难以像以往那样轻松压制他们。
哪怕朱标同样研习了《屠龙技》,哪怕最终在这场手足相争中胜出的是他。
然而一旦兄弟阋墙,往昔的手足之情便会烟消云散,更会给初立的大明王朝带来巨大的内耗!
因此,朱标必须设法让一切重回从前——不需兵戎相见,仅凭威仪便能令诸弟臣服。
......
记得从前我们兄弟几个总是各忙各的,已经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促膝长谈了。
我还清楚记得,常常和樉弟、棡弟你们趁着夜色偷偷爬上屋顶,仰望满天星辰,畅谈我们的未来,还有大明的未来。
那时候父皇尚未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甚至他们还企图东西夹击,将我们一举歼灭!
樉弟你当时说过,等你再年长些,就向父皇 率领八百轻骑,效仿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来个迂回穿插,大破陈友谅、张士诚!
朱标目光温和地注视着下方的秦王朱樉,言语间透着淡淡的追忆。
年少时,他与朱樉、朱棡几人还不似如今这般被诸多规矩约束。
夜半登屋顶观星谈心,或是悄悄溜进军营观看父皇练兵,又或是在应天府四处游历,都是常有的事。
听到朱标提起儿时往事,朱棡凌厉的眉宇也不由柔和下来,嘴角泛起笑意:
是啊,那时我确实这么说过,也是这么想的。
只可惜待我真能统领八百骑兵时,陈友谅、张士诚早已被父皇击败。
终究没能成为父皇的冠军侯。
幼时,他与朱标,还有晋王朱棡几人情同手足。
特别是在朱元璋尚未平定陈友谅、张士诚这些对手时,他们兄弟三人简直亲密无间。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他与朱标之间渐渐生出了隔阂......
想到这里,朱棡嘴角的笑意逐渐敛去。
朱标温和的目光转向朱樉身旁的晋王朱棡,看着二人,脸上浮现笑意:
是啊,当时樉弟说要当父皇的冠军侯,而棡弟则立志要做父皇的卫青大将军。
棡弟说要统帅大军坐镇中军,正面牵制敌军,迫使他们将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
“棡弟率领八百轻骑,绕后突袭,与前方大军形成夹击之势,定能让张士诚、陈友谅之流溃不成军!”
那时,他们三人最爱听的故事,便是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横扫匈奴的传奇。
他们甚至用沙盘推演,重现汉武帝刘彻、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场景。
只是朱樉和朱棡都不愿扮演匈奴,他只好一边扮演汉武帝,向“卫大将军”朱樉和“霍骠骑”朱棡发号施令,一边又扮作匈奴单于,被二人“剿灭”。
朱棡闻言,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自信道:“可惜陈友谅、张士诚不堪一击,还未等我率军出征,他们的坟头草都已一丈高了!我也没能成为父皇的卫大将军。”
- 婚后回应连载
- 人在峨眉,开局获取金色词条连载
- 请回答二零二零连载
- 破茧连载
- 刚激活系统,宝藏女孩就生七胞胎连载
- 全娱乐圈都以为我们有一腿连载
- 快穿之绿茶女配她又娇又撩连载
- 猎手本能[娱乐圈]连载
- 秦人的悠闲生活连载
- 崩坏:从最弱律者开始生活连载
- 为美好的宝可梦世界献上内卷连载
- 忽惊春到小桃枝连载
- 落疤连载
- 我不是戏神连载
- 综影视:顶级杀手从疾速追杀开始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