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 第28章

第28章 (2/3)

目录

那些名垂青史的 们,都将目光聚焦在朱元璋身上。他们要看这位布衣天子,究竟会顺应历史潮流废除丞相制度,还是逆天而行,甘受相权掣肘之辱?

感受到跨越千年的灼灼目光,朱元璋突然若有所悟,仰首望天——

在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之上!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之上!

燕长倾凌空而立,淡漠地俯瞰着芸芸众生。

他仿佛早已洞悉一切选择,看透历史洪流的最终去向。朱元璋长叹一声,再不抗拒,任由自己彻底融入这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

教室里,燕长倾负手而立,眸光如电:臣不敢断言陛下此刻要废的,究竟是胡惟庸这个丞相,还是丞相制度本身。

但臣确信,即便陛下今日不废相权,来日也必有君王完成此事!

他清冷自信的话语,仿佛连千古 的心思都尽在掌握。

阳光透过窗棂,为他赤红的官袍镀上金边。朱标、朱棣等皇子仰望着讲台上这道耀眼的身影,只见他衣袂翻飞,宛如照耀千古历史的煌煌大日,这一刻的风采永远铭刻在众人心间。

他们虽贵为太子、皇子诸侯王,却不过是历史洪流中微不足道的尘埃。

千百年后,或许能因身份在史册留下寥寥数笔,沉寂无声。

然而燕长倾的一言一行,纵使历经千年,仍将在史书中熠熠生辉,照耀万古!

莫名的,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心中皆生出这般无端的预感。

暗室之中,朱元璋恍惚许久才回过神来。

刚清醒,便听见隔壁传来燕长倾的话语,心中不禁苦笑。

【废除丞相之念,究竟是朕的本意,还是历史大势所趋?】

【难道朕的未来尚未发生,在他人眼中已成定局?】

【若非如此,为何朕未曾表露的心思,竟被人一眼看穿,甚至笃定朕的选择?】

此刻的朱元璋,陷入了一种近乎哲思的迷惘——我是谁?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本该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帝心如渊,深不可测,方能统御群臣,驾驭天下。

可如今,竟有人直截了当地戳破他的伪装——

“装什么高深莫测?你的心思,我早已看透!”

震惊、尴尬、怅然、骇然……种种情绪交织,竟压过了朱元璋心中对燕长倾的滔天杀意。

也难怪他如此失态。

在燕长倾之前,从未有人真正超脱历史长河,俯瞰千年兴衰,把握大势脉络,从而预见未来。

此刻骤然被拉入这般宏大视角,朱元璋仍能保持镇定,已无愧千古一帝之名。

教室里,燕长倾缓步走下讲台,来到最后一排与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并肩而坐。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前方的黑板上。

黑板的左侧清晰地勾勒出朝廷权力的架构。以【天子之权】为根基,权力自上而下流向【丞相】、【京师文武百官】和【地方州府县官】,形成严密的等级体系。然而这种平衡并非永恒,一旦【天子之拳】的权威被臣僚侵蚀,原本的层级关系就会被打破。

当【丞相】、【京师文武百官】或【地方州府县官】的力量膨胀到与【天子】比肩时,甚至可能颠覆旧主,自立为新的【天子】。这种时而压制、时而并立的动态关系,构成了朝廷权力网络的本质。

黑板的右侧则呈现了千年相权的变迁。尽管丞相权力偶有鼎盛时期,但从历史长河来看,相权始终在不断被削弱和分散。【天子】、【丞相】、【京师文武百官】和【地方州府县官】之间的角力,本质上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权力博弈。

此刻,朱标等皇子正专注地抄录板书内容。燕长倾 一旁,凝视着黑板上的文字。在常人眼中惊心动魄的 争,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场精妙的游戏。

天子之拳奠定了至高权柄,但天子一人难以独揽全局。因此需要将权力分配给丞相、朝臣和地方官员。然而权力的边界始终模糊不清,即便是天子也无法精确掌控分寸。于是,在分配权力的同时,天子也必须与各方势力展开博弈,争夺更多的掌控权。

“无论是天子、丞相,还是朝中大臣,亦或地方官吏,都在不断将权力收归己身!”

“因此,《屠龙技·第一核心之【权】的燕长倾语气平静地为这“今日所授内容,便是《屠龙技》的说完,燕长倾起身离席,正欲走出学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