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1/4)
虽说诸王对这个侄儿多有不服,但大义名分终究在朱允炆手中。
只要他不自乱阵脚,凭借数十万大军镇守四方,根本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昔日七国之乱何等声势,最终不也被朝廷逐步平定?
退一步说,若能先削平诸藩,再携此威势整合宗室力量,由外而内震慑群臣,也未尝不是良策。
偏偏建文帝听信黄子澄、齐泰谗言,甫一登基便急不可耐地推行削藩。
更令人瞠目的是,这位新君竟采用组团削藩的激进策略,动作之迅猛令诸王措手不及。
待燕王朱棣回过神来,当即以清君侧之名,仅率八百亲卫便了北平全境。
朱棣随后联合其他藩王,包括倒霉的宁王,并收编了宁王麾下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继续与朱允炆对抗。
单凭朱棣集结的兵力,即便他兵法谋略出众,也难以抵挡朝廷数十万大军的碾压。然而,朱允炆或许认为优势巨大,信心膨胀,临行前对主将耿炳文嘱咐道:
“勿使朕背杀叔之名。”
朱允炆的真实意图,可能是希望乱军之中直接除掉朱棣,避免活捉后为难自己。毕竟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均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更是自尽而亡。所谓顾念叔侄之情,纯属无稽之谈。
若此话是在战后活捉朱棣时所说,自然有人愿意替朱允炆善后。但在战前说出,难免让人揣测——是否皇帝仍存一丝亲情,真的只想生擒朱棣?
即便可能性极低,下属也不敢冒险。毕竟办事不力未必受罚,但违逆上意必定遭殃。
因此,久经沙场的老将耿炳文面对朱棣时束手束脚。想全力诛杀,又顾忌朱允炆的叮嘱;犹豫不决之际,朱棣却毫无顾忌。战争之中,一方畏首畏尾,纵有兵力优势也难取胜。
耿炳文最终战败,朱允炆撤换他,启用李文忠之子、大明第二“战神”李景隆。结果不言而喻——在李景隆的“助力”下,朱棣直取南京,朱允炆彻底失败。
朱棣登基后重启锦衣卫,延续朱元璋的酷烈手段震慑百官。朱棣之后,朱瞻基继续施压。历经朱元璋、朱棣、朱瞻基三代 的高压统治,朱家皇权才真正深植群臣心中。
此后,即便出现“叫门天子”朱祁镇这样的昏君,文武百官也仅另立新君,继续效忠朱家,无人敢篡位夺权。
因此,道衍认为,若开国之初不以朱元璋的雷霆手段驯服群臣,后果不堪设想。
若朱标以仁厚宽和之道对待朝臣,文武百官必将趁机坐大,酿成祸端。待到朱标在位之时,朝臣架空皇权恐难避免。
朱元璋对此早有防备,分封诸王正是为防此局。只是藩王若存异心,这番布置便成 之刃。
然天意难测,继位者非朱标而是朱允炆。不仅朝臣擅权之事应验(朱允炆事事咨询黄子澄、齐泰等近臣,决策皆仰其鼻息,与架空无异),更引发藩王叛乱。若朱标登基,至多出现权臣擅政,断不至逼反诸王——朱棣素来信服长兄,纵有道衍怂恿,除非生死关头,绝不起兵反叛。
道衍虽能洞察时势,终究难料全貌。他不过以旁观之姿,揣度朱标与百官心思,推演未来变局。正因认定朱标治国方略欠妥,方竭力鼓动朱棣起事。燕王行事作风酷肖太祖,确为更佳人选。
朱棣听罢屠龙术,沉吟许久方道:大师此术果然精妙!这套谋划在他看来确有可行之处。转而提及:不知七日后燕学士所授屠龙技,与大师之法有何异同?此事他早告知道衍——既同谋大业,无需隐瞒。或可借道衍之智,融汇两家之长,创出更精妙的屠龙术2.0。
道衍指间佛珠轻转,含笑应道:贫僧亦好奇燕学士的屠龙技有何玄机。虽在宗亲制度改革论战中两度败北,但对屠龙之术他信心十足。自相士袁珙批言此异僧目如三角,形似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之流后,他便潜心钻研此道,如今已有所成。
他心中燃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亲眼见证自己领悟的屠龙术与燕长倾的屠龙技究竟孰强孰弱。
......
时光飞逝,七日转瞬即逝,转眼便到了燕长倾讲授《屠龙技》的日子。
这一日,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诸位皇子皆身着朱红色蟠龙袍,神情肃穆。
朝阳初升之时,他们便已齐聚燕长倾的院门前,静默等候。
与此同时,暗室中的朱元璋亦神色凝重,默默等待着。
对于燕长倾即将讲授的《屠龙技》,众人皆怀着最高的敬意!
不多时,燕长倾一袭赤焰五星袍,缓缓打开院门。
见到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衣着庄重、神情肃然,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却未多言,只是将他们迎入院中。
待众人落座后,燕长倾微微颔首,道:在讲授《屠龙技》之前,有一句话,望诸位谨记。
先生请讲!
- 东京:幕后玩家连载
- 狂飙之救赎连载
- 死刑变无罪?谁叫他做侦探的!连载
- 都中状元了,你告诉我这是西游?连载
- 雪霁春明连载
- 凡人:从时间翻倍开始连载
- 宫廷小厨娘在年代文躺赢连载
- 请你记得我完本
- 我竹马才是人形天灾连载
- 罗德岛恋爱日记连载
- 诡舍连载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连载
- 时停起手,邪神也得给我跪下!连载
- 乍见生欢[先婚后爱]连载
- 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