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 第9章

第9章 (2/4)

目录

太子朱标从燕长倾处回来后,立即召集詹事院左右春坊的翰林学士,共同研讨历代宗室安置政策。

事关大明国运,朱标格外谨慎。

他并未透露燕长倾的言论,只是另寻借口布置任务。众学士虽感疑惑,仍严格执行太子谕令。

与此同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也在各自府邸,召集谋士商议宗室俸禄问题。

他们既不愿见大明被宗室俸禄拖垮,也不想自家后代的待遇受损。

......

燕长倾对太子和诸王的行动毫不知情,即便知晓也不会在意。

此刻他正沿着上新河码头,向江东门外的江东市走去。

自朱元璋定都南京以来,这座都城迅速重现繁华。

凭借优越的水运条件,码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江东门、龙江、上新河......仅搬运工人就超过两万。

中华门外的来宾街市、江东市、龙江市等大型商贸中心,汇聚着全国货物,偶尔还能遇见遭遇海难的异国商人。

此时海禁政策已开始实施,但仅禁止沿海百姓私自出海贸易。

对于海外番商主动前来大明进行商贸交易,朝廷并未禁止。

而这些番商正是燕长倾的目标。

他需要借助这些番商来完善自己的履历。

没有人天生知晓一切,即便真有这样的人,也绝非寻常之辈。

而在古代,一个异于常人者会遭遇怎样的对待?

或许会被视为圣人降世,也可能被当作妖孽转生。

但无论是圣人还是妖孽,只要超出常理,便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古人无法确定这样的人究竟是福是祸,因此他们的应对方式往往简单直接——

除掉他!

无论圣人还是妖孽,只要一死,便再无后患。

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燕长倾一直在为自己的知识寻找合理的来源。

比如他的世界地理学识。

一个自幼长在南京城、从未远行之人,却通晓世界地理,这显然不合常理。

就像盲人未曾摸象,却能准确描述大象的样貌,甚至细节纹理——这绝非正常。

但若有人将大象的特征告知盲人,盲人再加以推演归纳,最终得出完整形象,虽仍显离奇,却勉强可算人之所为。

前者非人,后者尚在常理之中。

燕长倾需要的,正是这些番商来充当“告知”他世界地理的人。

他可以根据番商“提供”的信息,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地理学问。

至于番商是否真懂地理,是否真的告诉过他,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旁人曾见过他与番商交谈。

只要留下这一印象,日后若有人问起他的知识来源,他便能推给这些番商。

如此,他的世界地理学识便有了合理的出处。

有据可查,便不会被视作异端,这就够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