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家居厂那些人 > 第3章 话术和真心

第3章 话术和真心 (2/3)

目录

那天下午,我们收到一个特殊的包裹,是之前那个小女孩寄来的,里面装着一盒她自己做的饼干,附了张纸条:“谢谢阿姨的秘密基地,我现在不怕打雷了。” 利利拿起一块饼干放进嘴里,突然说:“其实当客服也挺好的,至少能真的帮到人。”

最后的选择

年底评优的时候,利利评上了 “金牌客服”。颁奖那天,她穿着新买的连衣裙,站在台上说:“我以前总觉得客服是份没出息的工作,想跳槽当主播。但现在我明白了,不管在哪儿,都得用心做事。其实客服和主播一样,都在跟人打交道,都得学会换位思考。”

她顿了顿,看着台下的我们说:“我算了笔账,旺季加上奖金,咱们的工资并不比主播低多少。而且咱们不用对着镜头强颜欢笑,不用熬夜直播,能准时回家陪家人。”

散会后,利利把金牌挂在工位上,旁边贴着张新的便利贴:“话术是工具,真心才是武器。” 她转头问我:“你打算一直做客服吗?”

我看着窗外的夕阳,把客户的感谢评价截图保存:“至少现在,我觉得挺有意义的。” 其实我知道,不管是客服还是主播,本质上都是在与人沟通,都需要真诚和技巧。重要的不是做什么工作,而是怎么去做,怎么在规则和真心之间找到平衡。

利利笑了,拿起保温杯喝了口枸杞水:“明年咱们一起努力,争取销售额再上一个台阶。对了,我表姐说他们公司招客服主管,问咱们有没有兴趣?”

我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觉得,不管是继续做客服,还是去当主管,甚至是以后再尝试主播,都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懂得了在话术和真心之间游走,在规则和自由之间平衡。

就像利利说的,在哪儿都一样,关键是要用心做事,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别人。或许这就是工作的意义,不是追求光鲜亮丽的头衔,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快乐。

办公室的灯光亮起来,系统提示音依旧在响,键盘敲击声像一首永不停歇的歌。

开春后的第一个大订单,就缠上了 “沙发换皮” 的麻烦。客户是位退休教师,在电话里把真皮沙发的磨损照片发了二十多张,最后总结:“你们当初说的‘十年不掉皮’,这才三年就开裂,必须给我免费换皮。”

我对着产品手册里的 “真皮保养须知” 发呆,第 17 条明明白白写着 “避免阳光直射”,但客户发来的照片里,沙发就摆在落地窗正对面。利利端着刚泡好的胖大海水走过来,扫了眼聊天记录:“老规矩,先算成本账。”

她点开供应商的报价单:“头层牛皮按平方算,这款沙发换下来得三千二,加上师傅上门费五百,总共三千七。” 她突然敲了敲我的计算器,“但你得跟客户说‘换皮要五千’,留着砍价的余地。”

我刚把 “五千” 两个字敲进对话框,客户的语音就弹了过来,带着明显的怒气:“你们这是抢钱啊!我买新沙发才八千!” 利利抢过鼠标,回复:“张老师,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用二层牛皮,成本价给您算两千五,再送一次全屋保养。”

等客户松口说 “考虑考虑”,利利才告诉我:“二层牛皮实际只要一千八,保养也是合作商的滞销服务。” 她翻开笔记本,里面记着密密麻麻的供应商底价,“做客服就得像开当铺,心里得有杆秤,知道哪些能让,哪些必须咬死。”

下午突然接到个紧急咨询:“线上买的衣柜想退货,物流说按体积算运费要六百,有没有便宜的办法?” 我看着客户发来的物流单,衣柜体积赫然标着 “2.8 立方米”。利利在旁边说:“让他拆成板件寄,能省三分之一的运费。”

她边说边调出拆柜教程:“你看,这个衣柜的侧板和顶板是榫卯结构,拆开后能压缩到 1.2 立方米。” 她突然压低声音,“但别告诉物流是退货,就说是‘维修部件’,他们对维修件查得松。”

客户后来发来感谢消息,说运费果然降到两百三。利利看着那条消息笑了:“知道为什么老员工都爱攒这些‘偏方’吗?话术只能应付常规问题,真要解决麻烦,还得靠这些藏在台面下的技巧。”

现做桌子的甲醛焦虑

梅雨季节刚到,咨询 “现做家具” 的客户突然多了起来。有个准妈妈连着三天来问:“网上订的实木桌,说是现做的,收到能马上用吗?会不会有甲醛?”

我翻出质检报告里的 “甲醛含量 ”,刚想复制粘贴,利利按住我的手:“别发这些数据,她看不懂。你就说‘我们家的漆是儿童房专用的,师傅送货时会带检测仪,现场测给你看’。”

等客户下单后,我才发现利利说的 “检测仪” 其实是个小摆件。“但师傅会带真正的检测仪,” 利利解释,“关键是让客户觉得‘被重视’,数据再好,不如一句‘我帮你盯着’。”

那天下午,车间突然打来电话,说有张现做的书桌尺寸做错了,比订单小了五公分。客户是位设计师,在电话里语气强硬:“我明天就要用,必须今天送到!” 利利咬着笔杆想了会儿:“让师傅带把修边机过去,现场把桌边磨窄五公分,就说是‘特意做的圆角设计’。”

等师傅晚上反馈 “客户很满意”,利利才松了口气:“做客服就像走钢丝,一边是公司规定,一边是客户需求,得学会在中间找平衡木。” 她指着窗外的暴雨,“你看这雨下得再大,总有躲雨的屋檐,关键是你得知道屋檐在哪儿。”

电动沙发里的猫腻

入夏后的咨询窗口,被 “电动沙发” 的问题淹没了。有个客户连着发了十几个“有没有布艺的电动沙发推荐?要能躺平的,预算五千。”

我对着系统里的产品库筛选,符合条件的只有两款,但都标注着 “预售”。利利凑过来看了眼:“推 B 款,别看 A 款便宜五百,但电机是国产的,容易出故障。” 她点开售后记录,A 款的维修率果然比 B 款高了三成。

等客户下单后,我才发现 B 款其实有现货,只是系统没更新。“这叫饥饿营销,” 利利笑着说,“让客户觉得自己抢到了稀缺品,退货率能降一半。” 她突然指着聊天记录里的 “躺平” 两个字,“记着,下次遇到说‘要躺平’的客户,推荐带按摩功能的,这类人多半是上班族,愿意为舒服多花钱。”

傍晚快下班时,接到个棘手的投诉:“电动沙发用了半年就不动了,售后说要换电机,收八百块。” 客户发来的购买记录显示,确实过了保修期。利利却让我回复:“我们帮你申请了‘老客户补贴’,只收三百块。”

等客户满意地挂了电话,利利才告诉我:“那个电机成本只要两百,收三百还能赚一百。” 她翻开成本核算表,“做客服就得会算这笔账:留住一个老客户,比开发新客户便宜五倍。”

深夜的售后危机

凌晨两点被电话吵醒时,我还在梦见自己对着话术手册背产品参数。电话那头的客户带着哭腔:“刚收到的餐桌,桌角把我儿子的头磕破了,流了好多血!”

我吓得手忙脚乱,差点把手机摔在地上。利利的声音突然从听筒里传来 —— 她居然还在公司加班:“先问伤口深不深,有没有打破伤风针。” 等确认孩子只是皮外伤,她才说,“明天让师傅带着水果篮上门道歉,再补偿五百块,记住,千万别提‘客户没看安装说明’。”

挂了电话,利利在微信里发了段语音:“做售后就像当急诊医生,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客户生气的时候,你说再多道理都没用,不如递颗糖,比什么话术都管用。”

第二天师傅回来反馈,客户不仅没再追究,还加订了套儿童椅。利利把这个案例记在笔记本上,标题写着:“人情味值五百块”。她突然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标语 “客户永远是对的”,冷笑一声:“其实应该改成‘客户的情绪永远是真的’,你得先接住他的情绪,才能谈对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