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妍华不可状 (2/3)
隔壁一个屋子还传来两个悄悄的声音:“姐,他是不是醒了?怎么还笑了,难道是个傻子?”
“别胡说,疙瘩汤给我,我去看看!”
杨大林赶紧把上半身撑了起来,靠在墙壁上,上半身还穿着一个薄旧毛衣。
只见一个长的很像姜妍的长发姑娘端着一个大碗走了出来。
姑娘看着有十七八岁,一双大眼睛,脸上带有笑容。
两个大辫子,高挺的鼻梁。
皮肤比乡下的姑娘白多了,可惜就是带有点菜色,人也瘦,两腮肉不多,穿着一个浅红的薄棉袄。
映照的她更好看。
微笑着轻声说:“醒了,给疙瘩汤,赶紧吃点吧。”
声音很温柔,杨大林心里表示,这姑娘可以哦,我喜欢,不就是上门女婿嘛,我当。
二十一世纪的三十多还没结婚的单身狗,脸皮哪里会薄哦。
不过心里想,也不会这么乱说。
这年代说话尤其要注意,又不是后世和人家没见面就敢聊骚。
杨大林憨厚的接过来大碗,操着一口地道的鲁西口音:“谢谢,姐还是?”
姑娘笑了笑,说真的爱笑的姑娘真好看。
“我听我妈说了,你比我小一岁。”
“哦,那就谢谢姐。”
这话刚说完,旁边屋里走出一个扎着单辫子的姑娘,看着脸型有点像小今麦。
年龄估计有个十一二岁,双手一掐腰:“还有我呢,疙瘩汤还是我煮的。”
杨大林忍着肚子咕咕叫微笑的说:“那也谢谢你妹妹”。
鲁西话口音有点,但是和普通话差不多少,不像胶东那边喊小伙子叫青年,喊姑娘叫小妹。
所以她们两个都能听的懂。
“谁是你妹妹,我只有一个姐姐,我叫齐晓宁,你以后叫我名字就行。”
这晓宁有点像个小辣椒。
就是不知道为啥小妹也姓齐和玉兰婶子一个姓。
“好晓宁,以后叫你晓宁。”
“不行,叫齐晓宁,叫全名。”
“好,答应你。”
“姐你名字叫?”
“我啊,我叫齐妍华,你是叫杨大林是吧?”大姑娘理了一下耳边的头发。
杨大林想了一下,这好像出自一首诗词,随即开口:“妍华不可状,竟夕气融融?”
妍华的意思是春风的柔和与生机。
也姓齐,和玉兰婶子一个姓,也不知道这一家啥情况。
没有男人不说,为什么孩子也不姓父亲的姓?
齐妍华没想到对方一个农村逃难过来的还如此有文化,一下就猜到自己的名字,笑容更美:“是啊,你还挺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