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异能 > 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 > 第59章 天枢升级、量子飞跃

第59章 天枢升级、量子飞跃 (3/5)

目录

“这些如同神器般的碎片,可能是我们实现真正量子计算的关键。”

“但这些只是零散的理论片段,”嫦娥提醒,“从理论到实用的量子计算平台,

中间还有巨大鸿沟。”

“正因为困难,才值得一试!”

何强斩钉截铁,“我们现在拥有了充足的能源,先进的材料制造能力,

以及足够的基础理论突破。时机已经成熟!”

“我会全力支持,”嫦娥的语调也变了,“天枢V3,我们来了。”

何强与嫦娥,正式启动了“天枢”V3的升级计划。

“核心目标是什么?”

“将大规模量子计算单元无缝集成到现有异构计算集群中,”

何强迅速回答,“打造经典计算与量子计算高效协同的全新一代超算!

这不仅是简单的并行,而是两种根本不同计算范式的融合。”

这是一个比设计“皓月”芯片本身更具挑战性的理论攻坚过程。

“首要问题,稳定的量子比特制备与长时间相干。”

嫦娥点出。

嫦娥调用天枢V2的全部算力,对数百种可能的材料和结构进行海量模拟。

何强则基于那些零散的量子理论和自身深厚的物理学功底进行推演。

一周后,何强提出:“利用‘物质融合’功能,

参照‘碎片’中的某种晶格结构,制造特殊量子阱。

搭配起源岛的超低温环境和‘皓月’控制的超稳定电磁场。”

“理论上可以将量子比特相干时间延长到毫秒级。”

嫦娥迅速接上。 两个月的理论探索和材料测试,攻克了量子比特的相干难题。

紧接着是高精度量子逻辑门的实现。

何强展示了一种基于飞秒级超短激光脉冲阵列的控制方案,对控制精度要求极高。

嫦娥为此设计了专门的控制算法。

最后,是量子算法与经典算法的混合调度。

嫦娥创造性地设计出一套全新的智能识别计算任务特性、并将其动态分解、

分别派发给量子核心和经典核心的混合调度算法。

理论突破之后,便是更考验工艺和耐心的硬件制造阶段。

在起源岛最深处、拥有最高级别洁净度和环境控制的核心实验室内,

自动化生产线和“物质融合”功能再次全力运转。

“第一批量子比特生产失败,晶格结构在最后阶段崩塌。”

嫦娥汇报道。 “调整参数重试,增加量子阱边界稳定性。”

何强不气馁。

这个过程充满了无数次失败和令人心痛的资源消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