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64章 新政显效民归心,气运汇聚龙脉醒 (1/3)
阳翟城郊,春意盎然。
原本因战乱而荒芜的大片土地,此刻已被整齐的田垄覆盖。
绿油油的麦苗在阳光下舒展着身姿,长势喜人。
田间地头,农夫们辛勤劳作,脸上却不见往日的愁苦,反而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新修葺的水渠如同银带般纵横交错,将清澈的河水引入田间,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
“老王头,看你乐的,嘴都合不拢了!”
一个扛着锄头的汉子对着田里一位正在小心除草的老农笑道。
那老农直起腰,抹了把汗,脸上皱纹都笑成了菊花:
“能不高兴吗?荀州牧真是天大的好人!分了地,发了新粮种,还有这‘丰穰阵旗’保佑,你看这苗子长得多壮实!”
“瞅这架势,今年秋收,交完税粮,家里还能剩下满仓的粮食,娃娃们终于能吃饱饭了!听说州牧府还颁布了《劝农令》,鼓励开荒,三年不征税哩!”
“可不嘛!”
另一个妇人挎着篮子走来,接口道,
“俺家那口子在官营的匠作坊里干活,不但管饭,每月还能拿回不少工钱,比以前给世家老爷当佃户强多了!城里商铺也多了,南来的北往的货都有,价钱也公道。”
“是啊是啊,日子有奔头了!听说这都是荀别驾、陈治中他们按照州牧的意思搞的新政…”
“州牧大人万岁!荀别驾万岁!”
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句,田间地头顿时响起一片发自内心的欢呼声,声音在田野上传出老远。
这仅仅是颍川-洛阳地区的一个缩影。
在荀衍“高筑墙、广积粮”的战略指导下,以荀彧、陈群、邯郸淳、糜贞等为首的文官集团,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内政建设。
农业上,分发土地、兴修水利、推广新式农具和优选粮种,甚至由文修官员布置小范围的“润雨阵”、“沃土阵”,使得粮食产量预期大幅提升。
商业上,糜贞凭借其“财帛玲珑心”天赋和糜家强大的商业网络,大力疏通商路,降低关税,鼓励交易。
来自江东的锦缎、荆州的木材、益州的井盐、甚至塞外的毛皮,都在颍川和洛阳的市集上出现,繁荣程度甚至超过了战前。
税收源源不断流入府库。
修行上,颍川书院成为天下寒门和中小世家子弟向往的圣地。
蔡邕主持,众多名士讲学,不仅教授经典,更公开传授基础的文心修炼法门和武胆打熬技巧。
虽然高深功法仍需贡献兑换或拜师获得,但这已是开时代之先河。
各地有天赋的年轻人蜂拥而至,为荀衍势力提供了庞大的人才后备军。
更重要的是,荀衍在征战中救回的无数流民被妥善安置,分给土地房屋,给予生计。
他们历经苦难,对给予他们安定生活的荀衍感恩戴德,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兵源基础。
民心所向,众志成城。
一种蓬勃的、向上的生机,在整个荀衍控制的区域内涌动。
州牧府,书房内。
荀衍闭目盘坐,周身有淡淡的青金色光晕流转。
《昊天真经》与《青帝长生经》同时运转,吸收炼化着天地间涌来的某种无形能量。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治下的这片土地,每一处农田的丰收,每一间商铺的交易,每一个工匠的劳作,每一个学子在书院的苦读,甚至每一个新生儿嘹亮的啼哭…都在产生一种微弱而奇特的能量。
这能量蕴含着喜悦、希望、安宁、奋斗…种种正向的意念,它们汇聚成流,跨越空间,源源不断地向他涌来,融入他的文心武胆,沉淀于识海深处那方传国玉玺之中。
- 又逢她完本
- 穿越60年代,我有九层宝塔空间连载
- 师兄啊师兄完本
- 四合院我的媳妇是公安连载
- 藏夏连载
- 综漫:我就开个水晶宫有什么错?连载
- 吞噬星空之灵魂主宰连载
- 全职法师之重水覆世连载
- 数码宝贝:我真的没想当大王啊连载
- 方仙外道连载
- 精灵:你怎么在精灵世界修仙啊?连载
- 大佬归来,假千金她不装了连载
- 修仙从返老还童开始连载
- 转职曹贼,开局满足师娘!!连载
- 巫师:我的职业面板没有上限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