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412章 第378章 萤火之于皓月,溪流之于江海

第412章 第378章 萤火之于皓月,溪流之于江海 (4/5)

目录

他当初只听说陛下在江南大刀阔斧,将那些屯粮的士绅粮商杀得哀鸿遍野,人人都道天子暴戾,手段酷烈。

可谁又能想到在那雷霆万钧的表象之下,竟藏着这般深沉静默,布局长远的后手!

皇帝并非是在单纯地泄愤与掠夺,他是在用最酷烈的方式,为自己接下来要扶植的新贵们,扫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在一场惊天豪赌!

一场以大明国库为筹码,与未来的天灾,对赌时间的豪赌!

“这……这些……”洪承畴的声音已经彻底沙哑,他抬头看着皇帝,那目光,仿佛在看一尊神佛。

“这便是朕的前置仓之策。”朱由检的语气淡然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自半年前开始,朕便已密派钦差持朕之私印与密旨南下,与各大海商、粮商秘密接洽。以皇家信誉为担保,签订了这些远期购粮、运粮合同。同时,朕以内帑之银,在广州、漳州、宁波等地,以皇家织造局、市舶司的名义,建立了十数个大型粮仓。如今这些粮仓之中,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收购、囤积粮食,尤其是那些最耐储存的稻米,和从海外进口的占城稻。”

“到明年开春,这些前置仓中囤积的粮食,将不下三百万石!这便是朕为你准备的第一份军粮!”

三百万石!

洪承畴只觉得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跳出了胸膛!

他猛地深吸一口气,那冰冷的空气灌入肺腑,却丝毫无法让他那颗滚烫的心冷却下来。

洪承畴缓缓闭上眼睛。

说实话,洪承畴自诩天资卓绝,自视甚高。

自中进士以来,无论是任地方官,还是在陕西督粮,抑或是巡抚浙江,他皆游刃有余,政绩斐然,心中自有一份“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骄傲。

他对皇帝,是敬,是畏,是忠。

可在他内心最深处,其实也和不少士人一般还存着一丝“君臣相得,共治天下”的自矜。

他以为,自己是皇帝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或许有天还会成为最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然而,直到此刻,直到这一个个超越他想象极限的布局被皇帝轻描淡写地揭开时.

皇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不断地开拓他的见识,刷新他的认知!

皇帝的目光早已越过了眼前的灾厄,越过了江南的财赋,甚至越过了建奴与流寇,投向了那更深邃,更宏大的时空!

在他洪承畴还在为浙江的聚宝盆而沾沾自喜时,皇帝早已将整个东南大海,乃至遥远的南洋,都纳入了自己的棋盘!

这是何等样的胸襟!何等样的魄力!

在这位年轻的天子面前,他洪承畴那点引以为傲的政绩与谋略,简直就如同萤火之于皓月,溪流之于江海!

洪承畴那颗骄傲的头颅,心悦诚服地低了下去。

“还不止于此。”

朱由检仿佛没有看到洪承畴脸上那复杂而震撼的神情,他走到那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的尽头,手指重重地点在了舆图的东北角——天津卫。

“粮食从南方运来,最终要在这里上岸,并转运至整个北地,尤其是京畿。天津卫便是这整条海运生命线的终点,亦是北方赈灾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自五个月前,朕已密令京营精锐进驻天津。一面扩建码头,一面疏浚海河航道。最重要的是……”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傲然。

“朕在那里给北方的粮食建了一座新家。”

“一座,前所未有的.天津皇家储备总仓!”

“此仓占地千亩,分设百区。其地基深筑,以巨石夯实;墙体厚达丈许,内外皆以糯米汁、石灰、桐油混合之浆糊封密,可防火防潮;仓顶则以琉璃瓦覆盖,下设三重油布,可御暴雨。仓内机关重重,更有京营锐士与东西厂番子日夜看守,一只老鼠都休想钻进去!此仓不归户部,不归天津卫,只对朕一人负责!”

“亨九,这座大仓,以及南方的十数个前置仓;这条即将开辟的海上生命线;这三百万石,乃至未来会超过千万石的粮食;这些或明或暗,已被朕绑上战车的海商……这一切的一切!”

皇帝说到这里,转过身,一双眼睛亮得吓人,“

“从今日起,未来一年,甚至数年,它们都将由你,也只能由你,来全权接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