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都市 > 从水泥厂崛起:我能看见忠诚度 > 第800章 第799章 轰动香江的神来之笔

第800章 第799章 轰动香江的神来之笔 (1/5)

目录

10月29号清晨的香江,空气中弥漫着早茶点心的香气和报童清脆的叫卖声。

“号外!号外!《东方日报》独家!林生再创神迹,海丰银行天价易主花旗!”

“恒声集团惊天交易,林浩然空手套白狼,渣打银行成大输家!”

“神来之笔!林浩然“空手套白狼”,恒声集团净赚花旗数亿资金与核心董事席位!”

硕大的黑体标题几乎占据了《东方日报》的整个头版。

报导详尽梳理了这笔交易的来龙去脉,从林浩然以10亿港元“接盘”渣打急于脱手的汇沣银行,到如今以花旗银行3%股权,估值约1.2亿美元。

加1.5亿美元现金,总计约2.7亿美元,折合港币约14亿元的天价,将汇沣银行旗下的海丰银行这个“烫手山芋”转售给花旗。

更令人震惊的是,交易还附带了一个让所有金融界人士垂涎的条件,恒声集团获得花旗银行一个常驻执行董事席位!

文章算了一笔明账:林浩然不仅近乎“零成本”获得了汇沣银行这个完整的银行体系,更重要的是,为恒声集团和他本人撬开了通往全球金融权力核心的大门。

“一买一卖,尽显商业智慧!”《东方日报》不吝赞美之词,“林浩然先生此举,堪称现代商业史上‘点石成金’的典范。

昔日被渣打视为包袱、急于甩卖的海丰银行,在林先生手中,短短时间内便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与花旗这等全球巨头交易的战略筹码。

这不仅是一次财务上的巨大成功,更是一次战略上的完美布局!”

报道一出,全港哗然。

报纸摊前,证券交易所内,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这笔惊人的交易,所有人的手中,都拿着一份《东方日报》。

茶楼里,原本谈论着马经、楼市的食客们,话题瞬间被这则爆炸性新闻取代。

“哇!这个林浩然真是犀利!当初我以为他花十亿买汇沣是当了水鱼,谁知道人家眼光看得那么远!”一个股民看着报纸上的文章,拍着大腿感叹。

“丢那星!渣打银行这次真是面都丢光了!自己当垃圾丢掉的东西,人家转手就卖了个天价,还搭上了花旗银行的董事位子!这脸打得啪啪响啊!”另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男人说得唾沫横飞。

“所以说,人和人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我们还在笑话人家接盘的时候,人家已经站在我们看不到的高度布局了。

恒声集团这次是真正鲤鱼跃龙门了!”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银行职员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充满钦佩。

九龙旺角一个报摊前,十几个市民围着报摊,人手一份《东方日报》。

他们买到报纸之后,便迫不及待地站在原地看了起来。

“哇!花旗银行3%股份加一亿五千万美金?海海丰银行不是说亏到趴在地上吗?林生怎么做到的?”

“神乎其技!真是神乎其技啊!之前渣打银行卖给恒声集团的时候,个个都以为这是个麻烦,谁知人家转个手,就变废为宝,卖了个天价。”

“还有花旗董事席位啊!华人第一次堂堂正正坐在华尔街巨擘的决策台啊!”

“厉害啊,真是为我们华人争光,汇沣是前香江英资龙头,花旗是美国霸主,林生通杀!谁还敢说我们华人不懂玩金融?”

街头巷尾,的士司机、商铺老板、写字楼白领,无人不在热议。

林浩然的声望在这一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不再是简单的“香江巨富”,而是被冠以“金融魔术师”、“华人之光”、“香江骄傲”等耀眼头衔。

恒声集团收购汇沣银行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尚未消退,这场与华尔街巨头的巅峰交易,更是将这种自豪推向了狂热。

香江市民仿佛看到了一位本土英雄,在世界的金融舞台上,以其智慧和手腕,书写着属于华人的传奇篇章。

相比于普通市民的震惊与兴奋,金融圈的反应则复杂得多,震惊之余,是更深层次的解读和分化。

中环的各家银行办公室里,分析师和高管们都在紧急开会,重新评估恒声集团和林浩然的实力与威胁。

之前那些嘲笑林浩然“人傻钱多”、“不懂银行业”的声音,此刻全都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和重新审视。

“精妙绝伦!林生这步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资产运作啊,他看准了花旗对海丰银行网点资源的渴望,更看准了花忌惮他在纽约州获得立足点的心态。

用一个不良资产,换取了花旗的核心股权和宝贵现金,最关键的是那个执行董事席位,这是打开了通往全球金融最高权力圈的大门!

之前收购汇沣时舍弃的企业客户和承担的不良资产包袱,在这笔交易带来的收益和战略价值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渣打?成了林生完美棋局里的垫脚石!”一位华资券商的分析总监拍案叫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