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都市 > 从水泥厂崛起:我能看见忠诚度 > 第776章 第775章 大佬中的大佬,不留情面的林浩然!

第776章 第775章 大佬中的大佬,不留情面的林浩然! (2/5)

目录

林浩然虽年纪轻轻,却在财富积累上远超在场诸多商界前辈。

而商界本就是一片以实力论高下的战场,财富与成就,便是最直接的勋章。

商界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场,而是需要借力打力、互利共赢的生态。

林浩然虽已打下自己的商业江山,构建起一方商业帝国,但他更清楚“独木难成林”的道理。

如今,能借着这个契机,与这些在世界各地都扎下深厚根基的华商建立联系、互通有无,无疑将为他未来的全球商业布局注入强劲动力,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他自然清楚,通过这两天的交流,他不仅建立了人脉,更在华商群体中树立了威信。

这或许也是此次来内地的又一个大收获吧!

毕竟,平时他可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去结识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大佬。

不过,林浩然也有些感触,他居然在不知不觉中,便已经成为了华商大佬中的大佬了。

这种感觉,其实也挺美妙的,他很喜欢~

当晚回到钓鱼台,林浩然在日记中写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今日广结善缘,为的是明日共谋发展,华商同心,其利断金!”

他的野心很大,那就是将市场扩展到全世界。

如今仅仅依靠他自己的力量,显然是很难。

哪怕有钱,在别人的地盘那里如果没有人脉,也会遭到排斥。

就像在美国,如果他不是靠炒黄金期货第一时间结识到了花旗银行的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先生,他根本不可能在美国那边获得如此丰厚的利益。

所以,与这些在全球各地都拥有深厚根基的华商建立联系,对他未来的全球布局至关重要。

时间转眼到了10月15日。

京城深秋的早晨带着凉意,但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内却暖意融融。

很快,时间来到了上午的九点钟!

由国计委牵头主持召开的经济座谈会,准时在大会堂相邻的一间中型会议厅举行。

与会者共计二十三人,皆是受邀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商业巨擘,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在各自领域都足以撼动一方经济版图。

林浩然、郭河年、包裕刚、李加诚等人赫然在列,分坐于铺着深绿绒布的长桌两侧。

会议主旨明确:请这些见多识广、手握重金的华商领袖,为内地的改革开放献计献策,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能拿出真金白银,对潜力巨大却也充满未知的内地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

国计委的领导开场白热情洋溢,勾勒出内地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迫切需求,言辞恳切,期待殷殷。

然而,当话筒在诸位大佬手中传递,气氛却微妙地转向了另一种“热烈”——一种谨慎的、带着距离感的客套。

包裕刚作为德高望重的“船王”,率先发言,肯定了内地发展的决心,强调了投资的长期性,并提及了自己在内地航运和造船业的“稳健”布局,具体细节与投资规模则语焉不详,更像是一种经验分享和表态支持。

李加诚紧随其后,笑容温和,语调平缓。

他盛赞了京城的发展速度,提到了长实在内地的一些“有益尝试”,但话锋一转,谈起了投资环境的复杂性、政策的稳定期需要观察、以及“为投资者提供更充分保障”的必要性。

其核心意思不言而喻——大规模投资?

时机未到,还需观望。

别看李加诚失去了和记黄埔,实力大损失。

可仅仅依靠一家长江实业,他依然还是香江商业界的大佬之一。

随后几位南洋的华商代表发言,内容大同小异:对祖国发展表示欣慰和期待,分享一些不痛不痒的行业见解,如轻工制造的成本优势、基建的重要性。

谈及自身投资时却都巧妙地避开了“大规模”和“具体承诺”这两个关键词,要么是现有小项目的延伸,要么是“正在积极研究”、“寻找合适切入点”。

郭河年坐在林浩然斜对面,眉头微蹙,他内心认同林浩然昨日的分析,但环顾四周大佬们的“太极拳”,他原本被点燃的热情也稍稍冷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