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都市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102章 第101章 100走出阴霾,一锤定音!

第102章 第101章 100走出阴霾,一锤定音! (3/5)

目录

离那几棵高大泡桐树不远,一丛修剪得整整齐齐、墨绿油亮的冬青树后面。

赵国栋正背着手,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站在那里。  

  他指间夹着一支快要燃尽的香烟,青灰色的烟雾袅袅升起,在他轮廓分明的脸庞前缭绕,又缓缓消散在午后的空气中。

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午饭后,喜欢在厂区僻静处独自走走,让纷繁的思绪沉淀下来,思考一些棘手的问题。

今天刚踱步到这里,便远远看见阳光明和一个穿着深蓝色装卸工工装的瘦高青年,一前一后走向那几棵泡桐树下的水泥板。

他本无意窥探他人私密,正想转身离开,目光却无意中扫过那个装卸工异常熟悉却又带着巨大反差的侧影——蔺书楠?他脚步不由得顿住了。

他认得这个年轻人。

对这个顶替母亲名额进厂、却又因家庭变故被分到装卸队的青年,他有印象。

关于蔺书楠这个人的工作安排问题,还曾经在会上讨论过。

只是没想到,阳光明和他竟是旧识,而且看那熟稔的姿态,关系似乎匪浅。

冬青树丛枝叶茂密,交错纵横,恰好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遮住了赵国栋高大的身影。

他没有刻意去听,但午后厂区后部的这片空间实在过于安静,泡桐树下两人虽刻意压低了声音,那些饱含着浓烈情绪的话语,还是断断续续地飘了过来。

他听到了阳光明那句开门见山的“书楠,我知道你心里苦”,听到了那些平实却字字千钧的开导——“工作无贵贱”、“干出成绩,腰杆挺直”、“有了成绩未必没机会”、“我们是朋友,以前是,现在还是”。

更听到了最后那充满力量、不容置疑的“拿着!买点吃的,给自己加点营养!”。

还有那句带着鲜明保护意味的“让他们看看,你蔺书楠不是没人管没人问的!还有我阳光明这个朋友在!”

赵国栋静静地站在那里,如同一块历经风霜的岩石。

他指间的香烟在无声地燃烧,长长的烟灰积攒着,终于不堪重负,无声地坠落在他擦得锃亮的黑色皮鞋旁,摔得粉碎。

他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的沉静,几乎没有任何波澜。

只是那双阅人无数、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在听到阳光明那句斩钉截铁的“我们是朋友,以前是,现在还是”时,瞳孔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捕捉的微澜,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微小的石子。

而在听到他硬塞钱、约定探望、甚至不惜以自身“身份”为朋友在邻里间撑腰时,那眼神又变得格外幽深,如同古井寒潭,蕴藏着复杂的思量。

他属意阳光明担任自己的专职秘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韩鸣谦对这个年轻人的能力和踏实赞不绝口;周炳生也多次不露痕迹地将一些重要的、展示能力的机会推让给阳光明。

尤其是那份在全市纺织系统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上,为红星厂挣足了脸面、连市局领导都点头称赞的发言稿,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个小伙子笔头过硬,思路清晰,是块值得雕琢的好材料。

但赵国栋是什么人?

他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干部!

他知道秘书这个位置,非同小可,离领导太近,接触的核心太多,掌握的信息太敏感。

能力固然是敲门砖,但心性品行,才是真正的基石!

也是决定这个人能走多远、能担多重的关键。

忠诚、稳重、可靠、有原则、有底线,缺一不可。

阳光明过往的经历和进厂后的表现,展现出的热心和能力是优点,但品性这东西,光看表面不行,需要在具体的事情上,尤其是在面对考验和抉择时,才能看得真切。

今天这场无意间撞见的谈话,像一道刺破迷雾的强光,骤然照亮了阳光明品性中至关重要、甚至可能是最核心的一角。

他没有因为蔺书楠家庭的重大变故和随之而来的、在厂里几乎处于最底层的“身份”而疏远避嫌,反而主动靠近,费尽心思地打破隔阂,给予真诚的开导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那份开导,不是高高在上、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是结合厂里实际,设身处地,指明出路,点燃希望,充满了务实的力量。

那份帮助,更是透着骨子里的真诚关切和担当——塞钱时强调是“借”,小心翼翼地保全对方最敏感的自尊;约定探望,不仅是关心生活,更是要借自己在厂务办工作的“身份”,为孤立无援的朋友在充满敌意的邻里环境中,撑起一点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屏障。

那句“我们是朋友,以前是,现在还是”,在赵国栋听来,尤其难得。

在这个年代,这份不因时移世易、不因身份落差而改变的情谊,这份对落难朋友不离不弃的担当,是金子般珍贵的品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