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123章 122东北回信,新计划,二哥探亲 (1/7)
第123章 122.东北回信,新计划,二哥探亲
八月中旬,午后。
蝉鸣聒噪,撕扯着魔都闷热的空气,一阵紧似一阵,像是要把整个弄堂都煮沸了。
石库门的天井里,青石板被毒日头烤得滋滋作响,蒸腾起一股浓烈的混杂着晒蔫苔藓的闷热气息,这也是弄堂盛夏特有的烙印。
李桂花捏着一个鼓囊囊的信封,脚步轻快地穿过这片小小的、蒸笼似的天井。
信封在她汗津津的手心里,像个刚出炉的烤红薯,烫手,却又珍贵得让她舍不得撒开。
信封上陌生的邮戳,像一枚来自遥远北方的印记。
她没急着拆,只是小心翼翼地把它压在五斗橱上那块擦得锃亮、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玻璃台板下面。
自从上次接到东北那封诉苦的信,阳光明特意跑了一趟邮局打听清楚,全家郑重其事地商量出章程后,他就给远在东北的二哥阳光耀和二姐阳香梅各寄了一封信。
那封信,承载着一家人沉甸甸的心意和有限的能力。
阳光明在信里写得明明白白。
第一:家里每半年给二人各汇一次款,每人补贴三十元,全年算下来,每人六十元。这已经是从牙缝里省出的数目,别嫌少。
第二:家里从现在开始,会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兑换宝贵的全国粮票,同时翻箱倒柜,准备旧棉被和旧棉衣。
东北的严寒是刻在江南人心头的恐惧,全家人都会全力以赴做准备。
第三:旧棉被和旧棉衣分量重,体积大,可以从邮局寄过去,但全国粮票这金贵又敏感的东西,邮局限制严,只能托绝对可靠的人带到东北转交。
这个人选,得像大海捞针,得慢慢寻摸,有了确切消息再通知他们。
此外,阳光明还把邮局那些邮寄规定、限制,一条条在信里写清楚了。
一是稍作解释,免得哥姐不明就里;二也是让他们心里有数,千万别稀里糊涂犯了错误,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这封沉甸甸的家书寄出去,掐指算算,日子像蜗牛爬,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如今,这翘首以盼的回音,终于攥在了李桂花的手里。
……
下午三四点钟的光景,弄堂里死寂的空气被渐渐搅动。
自行车铃“叮铃铃”地响起来,清脆又带着点急躁,宣告着下工的人们归来。
嘈杂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拖沓而疲惫。
张秀英提着个半旧的竹编菜篮子,额角挂满亮晶晶的汗珠,几缕花白的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鬓边。
她身后,阳永康沉默地跟着,蓝布工装的后背洇湿了一大片深色汗渍,紧贴着佝偻的脊梁。
他像一头卸了犁的老牛,每一步都踏得沉重。
稍后一点,是阳光辉。他推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他部件都吱呀作响、随时要散架的“老坦克”自行车,链条摩擦的声音听得人牙酸。
阳光明也夹在这股归家的人流里,身影一闪,走进了光线略显昏暗、空气凝滞的前楼。
“姆妈!东北来信了!”
李桂花的声音像投入静水的小石子,带着刻意拔高的雀跃,瞬间打破了屋里的闷热和沉寂。
她快步走到五斗橱前,手指利落地抽出那个鼓鼓的信封,一把塞到刚放下菜篮、还在抹汗的张秀英手里:
“喏!鼓鼓囊囊的,捏着就厚实!耀耀和梅梅的信,应该都装在里面了!”
信封有些脏污,沉甸甸的,带着一种远途跋涉后的风尘仆仆感,仿佛还裹挟着松花江畔的寒气。
张秀英的手指,那双操劳了半辈子、指关节有些粗大的手,竟微微颤抖起来。
- 这位明星过分热情!连载
- 成为编号级异常是什么体验连载
- 次元入侵:我能垂钓诸天连载
- 高武:开局觉醒S级金刚不坏连载
- 武侠从穿越射雕郭靖开始连载
- 仲冬有蝉连载
- 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连载
- 别胡说,我这是人皇幡连载
- 回到过去做财阀连载
- 游戏现实双面板,别人刷怪我看海连载
- 这个导演睚眦必报连载
- 人在香江:我自己就是豪门连载
- 遮天:十二祖巫,斧劈诡异高原连载
- 从江湖开始,肝成武道真君连载
- 在派出所里吃瓜当团宠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