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第131章 130温馨晚餐,深深沉溺,身体触感, (2/5)
饭菜上得很快。
清炒虾仁晶莹剔透,散发着河鲜的清香;糖醋小排色泽红亮诱人,酸甜的香气直钻鼻孔;香菇青菜碧绿爽口,油光水亮;番茄蛋汤热气腾腾,飘着金黄的蛋花和翠绿的葱花。
在这个粮油肉蛋都凭票供应的年代,这样四个菜,已算得上颇为体面甚至称得上丰盛的一餐了。
“吃吧,别客气。”阳光明拿起筷子招呼道。
林见月小口尝了尝虾仁,很新鲜,用猪油炒的,带着特有的荤香,味道清淡可口。
她又夹了一块小排,酸甜适口,肉质软烂脱骨,糖醋汁熬得恰到好处。
确实如阳光明所说,味道相当不错,比厂里食堂强太多。
“味道怎么样?”阳光明问,自己也夹了块小排。
“嗯,老好吃咯!”林见月由衷地点头,眉眼弯弯,满足感溢于言表。
两人安静地吃了一会儿。
林见月想起笔记本上阳光明提到的普希金和高尔基,还有他那信手拈来的优美词句,忍不住好奇地问:
“阳光明同志,你好像读过很多书?上次聚会你也讲了好多有趣的事情。”
阳光明放下筷子,看着她那双充满求知欲、亮晶晶的清澈眼眸,笑了笑:
“喜欢看书罢了。以前条件有限,能看到的书不多,但只要有机会,总要找来看看。”
他顿了顿,自然地接起话头,“讲到文学,你最喜欢看什么书?”
“我最喜欢看小说。”林见月眼睛亮起来,像点燃了小灯,“像《青春之歌》,还有……嗯,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
她列举的都是这个年代比较“安全”且常见的读物,语气里带着对故事本身的喜爱。
“高尔基啊。”
阳光明点点头,语气带着一种沉静的欣赏:
“他笔下的苦难童年,确实蛮震撼人心。不过,他更打动人的,是那种在黑暗里面永远不放弃对光明和尊严的追求。
就像阿廖沙的外婆,用她朴素的善良温暖了阿廖沙的一生。”
他娓娓道来,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力量感。
林见月听得入了神,用力点头:“对的对咯的!外婆老好老好!还有那个善良的房客‘好事情’……”
阳光明见她有兴趣,便顺着话题,聊起了高尔基的生平轶事,聊他在伏尔加河畔的流浪,如何像海绵一样从底层生活中汲取养料,如何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
他的讲述生动有趣,细节丰富,比如伏尔加河纤夫的号子声、小酒馆里的醉汉,很多都是林见月从未在课本或公开评论中听到过的,仿佛带着她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充满苦难与生命力的时代和国度。
接着,他又聊到了鲁迅。
他讲鲁迅弃医从文的抉择背后那份深沉的悲悯与决绝,讲他笔下那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如何刺痛国人的神经,讲《朝花夕拾》里温馨的童年回忆,也讲《野草》中晦涩却充满力量的孤独呐喊。
他巧妙地引用鲁迅的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又补充自己的理解:“这条路,需要不怕孤独的勇气和清醒的头脑。”
“鲁迅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阳光明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狭小的空间里带着回响,“既戳破黑暗的现实,也无情地解剖自己。他的孤独和坚韧,恰恰来自他最深切的爱。爱这个民族,爱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林见月完全被吸引了,深深沉溺在他描绘的思想图景里。
她托着腮,手肘支在桌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阳光明,长长的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
她觉得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通往广阔天地的窗户。
阳光明口中的文学,不再是课本里枯燥的说教或简单的故事情节,而是充满了鲜活的血肉、深邃的思想、复杂的人性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他懂得那么多,讲得那么透彻、那么生动,又那么引人入胜。
- 天选进化:我能加载主角模板连载
- 武圣!连载
- 一剑灭众生连载
- 魔法狂徒连载
- 大乾武圣!连载
- 华娱从男模开始连载
- 洪荒:收徒洛神,轮回紫莲立地道连载
- 带着等价交换行万界连载
-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连载
- 渔家四时鲜连载
- 人在吞噬,每月一个新天赋连载
- 别咬我的蛇尾巴完本
- 白榆不知道连载
- 在顶级Alpha怀里撒个娇完本
-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