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134章 133林见月来信,鸿雁传书,温度与尺 (2/7)
我呢,又总担心夹生饭吃了伤胃,火候拿捏不准,常常是锅底焦糊一层,硬邦邦地铲都铲不动。
最头疼的是这个月的粗粮份额下来了,黄澄澄的玉米面、灰扑扑的高粱面、干巴巴的红薯干……实实在在的一大堆。
我俩对着那堆‘宝贝’,真是大眼瞪小眼,束手无策。
硬着头皮试蒸了一回窝头,样子歪歪扭扭,活像没睡醒的癞蛤蟆。
掰开一看,好家伙,里面还是湿哒哒的疙瘩,外面却硬得像河滩上的鹅卵石,硌得牙床生疼。
向红姐气呼呼地,叉着腰说:‘这窝头拿去打狗,狗都得嫌弃地绕道走!’”
她继续写道,语气里是又好气又好笑:
“玉米面和高粱面总不能白白放着,我们还异想天开,把这两种面掺上点金贵的白面,雄心勃勃地蒸了一次‘三和面’馒头。
结果就更别提了,要么是碱放少了,面死塌塌地趴在蒸笼里,像泄了气的皮球;要么是碱大了,蒸出来一股子刺鼻的怪味,颜色更是吓人,黄中透绿,绿里泛黄,活脱脱像发了霉!
尽管难以下咽,可粮食是命根子啊,浪费一粒都是罪过。
我们两个你推我让,互相打气,硬是花了几天时间,才把那锅‘杰作’艰难地全部消灭掉。”
阳光明读到此处,忍不住唇角上扬,无声地笑了起来。
眼前仿佛清晰地浮现出两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围着小小的煤球炉,对着案板上不成形的面团,互相埋怨着对方的“手艺”,又忍不住被彼此的狼狈模样逗得前仰后合,笑作一团的生动画面。
在这个计划供应的年代,细粮金贵如油,粗粮是餐桌上的绝对主角,这样的“厨房灾难”在缺乏生活经验、尤其是远离父母独自生活的年轻人中,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风景了。
然而,物质上的清贫与匮乏,并未能禁锢她们精神世界的丰盈与色彩。信中的笔调很快又变得轻快明亮起来:
“……不过呀,日子倒也不觉得寡淡无味。我和向红姐像寻宝似的,找来了好些书。
有的是从单位图书室借的,有的是跟厂里那些爱看书的老职工软磨硬泡借来的。
晚上点着那盏光线昏黄的小台灯,或者周末休息的午后,一人捧着一本,蜷在各自的床上或椅子里,看得入了迷。
有时是高尔基那厚厚的《在人间》,跟着阿廖沙在苦难里挣扎,又被他外祖母的温暖感动得鼻子发酸;
有时是鲁迅先生那些像匕首一样锋利的杂文集,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拍案叫绝;
还有几本讲科学知识的小册子,虽然有些地方看得云里雾里,像看天书,但也觉得新奇有趣,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一扇小窗。
向红姐呢,更喜欢看《青春之歌》这类革命加爱情的小说,常常被林道静的命运牵动着,看得眼圈红红,偷偷抹眼泪。
我们偶尔也会放下书,讨论上几句,说说书里人物的好坏,故事的曲折,时间就在这思想的碰撞中,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这么看来,肚子里的油水是少了点,可脑子里的东西,好像真的多了些沉甸甸的分量呢……”
她絮絮叨叨地讲着那些平凡甚至琐碎的日常,笔触却充满了朴实的温情:
讲弄堂里热心肠的邻居阿姨送来一小碟自家腌的脆萝卜,咸鲜爽口,成了她们下饭的“奢侈品”;
讲厂区后面那个无人打理的小花园角落里,不知何时悄悄绽放了几朵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小小的,嫩黄的,在风中怯生生地摇曳;
讲傍晚时分,和冯向红并肩在空旷的厂区大道上散步,看着西天燃烧般绚烂的晚霞,将巨大的厂房轮廓染成一片瑰丽的金红,那一刻的宁静与壮美,足以抚平一天的疲惫……
这些清苦生活缝隙里透出的微光,在她细腻的笔下流淌出一种坚韧而温暖的勃勃生机,如同石缝里顽强钻出的小草。
信纸一页页翻过,直到第六页,那活泼跳脱的笔触才似乎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停顿,字迹仿佛也凝滞了些许,透出少女特有的羞怯:
“……最近你们红星厂里的事情都还顺利吧?
上次在书楠同志家里的那次聚会,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头热乎乎的。
大家伙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乒乓球,唱唱歌,听听书楠拉手风琴,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眨眼天就黑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还能再聚一次?
人多在一起,说说知心话,唱唱革命歌曲,总归是开心些,热闹些。
- 好好爱我完本
- 华娱2021:他不是搞科技的吗连载
- 重生开个网吧,成了IT界公敌?连载
- 天灾信使连载
- 吞噬:交易未来,抽象成神!连载
- 神仙道果,卡牌助我连载
- 爱情公寓里我用挂研发万界门连载
- 恐怖诸天:我直接拜酆都黑律!连载
- 冬天请与我恋爱连载
- 重生体制,从乡镇起飞连载
- 死后变强:我在诸天世界作死不止连载
- 丧尸哥哥咬妹记完本
- 上流玩法完本
- 悸动完本
- 遮天之太上仙体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