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你见过凛冬 > 第3章 第三章 大雪 再收留我一次

第3章 第三章 大雪 再收留我一次 (1/4)

目录

第三章 大雪 再收留我一次

谭予的父母都在学校工作,他们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谭予母亲是安徽人,父亲则来自江浙一带,那个年代,师范大学毕业还是包分配的,两人服从调剂,才来到了伊春,这个位于黑龙江东北部的五线小城,安家,定居,最后生下谭予。

这里生活节奏缓慢,学校家属楼的外墙是砖红色,夕阳余晖照在上面是暖融融的,金灿灿的,再往远处望,就是小兴安岭连绵斑斓的五花山。

大山物产丰富,什么都有——野生灵芝,野生木耳,鹿茸,松塔,颗颗饱满的东北大榛子,还有蓝莓,樱桃,悠悠果

谭予其实根本没进过林区山场,甚至从小到大都没去过伊春周边的镇县,这些东西,从小生活在城市中心的孩子们见过,吃过,却没真正探索过——探索它们的一年四季,了解它们的种植,生长,采摘,收获。

谭予了解这些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是语文书上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是从许梦冬的口中。

许梦冬和谭予不一样。

她从小住在镇子里,住平房,从小就漫山遍野地跑,她能轻轻松松用木沉香条引火,点燃灶坑,烧火做饭,她能帮姑姑秋收,扒苞米扒得又快又好,她还能和姑父一起进山,能徒手爬上那么高的松树,能在春天采一筐又一筐的野菜去集市上卖,贴补家用。

他们明明在同一个城市,却过着不同的生活。

家庭氛围和父母职业的原因,谭予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沉稳踏实,含蓄内敛。而许梦冬

他就没见过她这么“野”的姑娘。

菌种培育基地不远。

许梦冬很自然地拿了帆布包就出去,反倒是谭予,脚步有些迟疑。

“考虑了,也面试了几个主播,目前还没碰到合适的。”

她身上穿着他宽宽大大的外套,显得整个人纤细而羸弱,从刚刚在医院里碰见她之后,他第一次鼓起勇气认真看她,才发现她这些年瘦了太多。

“你不用怕我近乡情怯,或是看这破败的小屋心里不好受,谭予,完全不会,我对这里没什么眷恋。”

“不用收拾了,拿个东西就走。”

“我姑父偶尔会在老房子住几晚,那里有被褥,还有电,应该不会太冷,”许梦冬清了清嗓子,“.或者赶回市里也行,你开车我应该可以放心,实在不行,咱俩换着开。”

“哦”

谭予从厂房的保安室借过来一个电热取暖器,俗称小太阳,架在屋子里,这样即便炕是冰的,也不会太冷。晚饭则是谭予车上的面包和牛奶,吃完,两个人简单用矿泉水洗漱过,铺好了各自的被褥,分别守着炕的两头。

许梦冬没那么娇气,她走进姑父偶尔会住的那间屋子,果然,里面灰尘少些,她在炕沿找到姑父常拿的帆布包,一翻,身份证驾驶本什么的果然都在。

这么好的东西卖不出去,许梦冬看着都跟着着急。

“能。”

从厂房出来,雪陡然下大了,东北的雪就是汹涌,毫不客气,地上已经又盖住了一层。许梦冬接到了姑姑的电话,嘱咐许梦冬雪下大了,开车不安全,要不就在镇上老房子凑合住一宿,明早再回。住院手续明早再办也行。

进厂子之前要换消毒无菌的安全服,谭予先换好了,然后给她换。

不知不觉又“咱俩”了,许梦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微妙的变化。

镇上的平房构造都差不多,一般都有两个屋,左右各一间,其中一间是姑姑姑父住的,另一间是许梦冬的,初中她开始住校,屋就给了表妹然然住。现在一家人都搬去了市里,只有姑父采山时偶尔会回来落脚,住上一两宿。

许梦冬握着手机,回头望向谭予的方向,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

“我姑怕咱俩下雪开夜车不安全。要不.咱俩别走了?”

“你先站外头,我收拾收拾。”谭予看了一眼她毛衣之下白皙纤细的脖颈,把她往外推,又怕她外面太冷,只好让她站在堂屋门口。

这有什么不方便的。

谭予属实想不出有什么许梦冬提出的要求是他做不到的,做不到,拼命也得做,他乐意。从前是这样,现在还是一样,她开口,他就照办。

“走啊,”许梦冬半张脸都掩在外套领子里,瓮声瓮气地,“方不方便带我去看看你那个菌种基地?”

就是野,有野心,一心要往外闯荡,与此同时,她又是他见过的最美的姑娘。个子高,五官明艳又大气,所以高三那年她说自己要参加艺考,要考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同学和老师没人有异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