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 第529章 第五百二十九章 山水新园容旧人

第529章 第五百二十九章 山水新园容旧人 (1/4)

目录

第五百二十九章 山水新园容旧人

三哥出差的某一天中午, 杜太爷、寿康、杜保堂等都睡了,娇娇在珍卿房里看她的素描,珍卿在看三哥从蜀州的来信。三哥说在蜀州遇到失去音讯的唐经理, 他那一大家子南下时有死伤和走失的,好在唐经理小家里都还健在。三哥欣悦之情溢于行间, 言道叫唐经理还给他做经理。

不单是唐经理的事让三哥高兴, 三哥和岳先生在梁蜀两地的日用工厂, 虽说难免受苛捐杂税的影响, 也确实养活不少本地的闲置劳力。三哥这次出差不知谁传他过生日, 厂子里的工友凑钱买肉买蛋并采蘑菇,给他做了一碗丰盛的寿面。也许是他们往寿面里放的东西太庞杂,三哥吃完那碗寿面闹了一天肚子。可他说他的心里是和暖的, 有人向他证明他做的事有意义,即便头顶悬着失败的噩运他也认了。

娇娇在一张张翻着珍卿的素描本,她好玩地用食指、拇指快速翻页时, 然后又惊喜地跟珍卿演示:“小姑, 你看这样翻看就像动画片, 听说动画片就是画许多图,一张张拿摄像机拍下来的。真有趣, 小姑, 你画这么多张都放大吗?”

珍卿闻言否定道:“全部放大上色旷日持久,这个学期总要给学生带课, 若艺专也并进来事更多, 若讲哲学还须自己编讲义, 事太烦人太累了。”

娇娇便理解地点点头, 把下巴搁在小姑肩膀上, 满脸思虑的痕迹, 思虑过后又闲谈道:“小姑,我听涣洁说,她们同寝的人结伴上课、自习、阅读,还常常谈论家乡和经历,嗯,还议论跟男孩子的交往。小姑,我是否也该合群一些,搬到大寝室跟她们住?”

珍卿看娇娇认真向她寻求建议,只问了一句:“你觉得涣洁怎样?好相处吗?”娇娇匀净的嫩脸又生思虑,然后冲珍卿点点头:“好相处,她的天真是真实的天真,伶俐也是真实的伶俐,她哥哥性格很像仲礼,都挺好相处。”珍卿摸摸她绑辫子的粉纱巾,微微笑道:“我听说女寝室床位空得多,若涣洁寝室有空闲,我看你不妨先跟她住一起。”娇娇就温婉可爱地笑了。娇娇说涣洁有真实的天真,也许是不满自己的心思重吧。

将要过农历新年的时候,三哥安排好一切从蜀梁边界回来了。

一天午饭后散步完,珍卿跟三哥一块午睡,睡醒俩人躺在床上谈一点事情。三哥说,南洋华侨赈灾爱国会的曹惠祥先生,说准备向国内捐献大批急用物资。三哥一听就敏锐地想到一问题:

“大宗物资以货船运进国内,分流运往各地就很难了。航空运输只管军方政府的紧要物资,陆路运输上铁路和公路是大动脉,但多少地方还没有通铁路呢,汽车、卡车就是公路运输不可缺的红细胞,可是中国目下紧缺汽车司机,还有会修汽车的技术工人。我跟曹惠祥先生提议过,应该先建一个汽车学校,培养汽车司机倒无须太久,汽车技师耗时自然久些。现在西南涌入大量青壮劳力,多少人没有职业不能养家糊口,上了汽车学校一旦出师也算就业了。建汽车学校是一举数得的事。”

十一岁时,我经历了家庭的改朝换代,家里财权由继祖母把持着,在年节的零花钱也少得可怜,可是还要节衣缩食买易先生的作品。

谢董事长和吴二姐都不惯她的脾气,说老一辈生活习性已经养成了,便是事有不对话有难听的,也不要当众跟长辈对嘴对舌地争执,有些龃龉纠葛不当众撕撸开来,双方感情就有转寰的余地,让老人当众难堪怕会积下矛盾的。

其实家人也劝我不许挑食,我听得耳朵生茧也不愿改,即便八二二时我被家人甩在海宁,挑食的少爷脾气依然不愿意改。可是易先生这样会循循善诱,我就觉得非改掉这坏毛病不可了。我父母数年后再见到我,我的个性变得他们都认不出,他们总感叹社会真能磨炼人……

易先生还笑评我是完美主义者,一件事若条件和能力做不到完美,我宁愿不做也不愿做得“差不多”。她不急于批评我而建议我读名人传记,特意从裴先生书房寻了数本给我。我读完名人传记便明白先生用意:每个婴儿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人的技能跟思想都是从环境中得来的,只有不断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做事中不断学习、反复纠错,做事才有可能接近完美。所以说,因为做不到完美便不做是愚蠢的,盲目追求完美容易变成眼高手低、碌碌无为的人。

可惜易先生他们稍后由星汉南下梁州,我还在星汉团结大学里念书。他们一离开我总觉得太孤独,好像谁在思想上都不能与我匹敌似的。

后来,易先生的新写实主义画册运回国,我学校有家境优渥的同学抢先购得。我观那画册用色鲜丽逼人,构形浑然天成,人物栩栩如生,情感呼之欲出,精良得让人生出强烈的拥有欲望。我省下两月早餐钱终于够买了,可那样精美的画册才回国就销空。我为此躲在房中哭泣不止,祖父便说我号丧咒他而打我。姑姑乐嫣为我跟祖父大吵一架离家了,数月后给我寄来易先生的画册,虽非崭新的也是我的爱物了……

我十四岁那年,易先生之父为她出版《易氏留美文集》,国内每出一版即被抢购一空。市面上的翻印品泥沙俱下,然而销量皆可谓惊人。我曾闻易先生不喜人翻印她的书画,便不惜花光所有的零花钱,等候许久买了正版的《易氏留美文集》。

当星汉市也遭遇东洋人的轰炸,而团结大学又须向南搬迁时,整个大学生南下的旅行队中,身体弱的男学生跟女学生可以坐车,我因锻炼得当竟被列入身强体壮之列,加入了痛苦不堪的徒步旅行队。也正是因为我的群众关系大改,徒步时有同学愿意关心我、帮扶我,我这样的坏脾气在受够徒步的苦头,想着买火车票回老家闽州时,幸而有不止一个朋友劝止了我。

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望城,我才恍悟了《葫芦七子》中的诸种深意,原来漫画中妖鬼横行的末世已来,人民水深火热,居不知所止,饥不知所食,寒不知所衣,死不知何时,零零落落的幸存者们,惶惶不可终日地苟存性命。漫画中苟且偷生的华夏遗民们,从绝望的故土中发现一抹新绿,没有干净的水源就用眼泪浇灌,这抹绿意给黑暗的震旦大地带来希望。我这时才明白一切被国家民众供养的人,都是这支万年葫芦藤上结的葫芦娃儿,注定要为中华大地斩妖除魔,涤浊荡秽。我头一次深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

小庄医学院毕业就想回国来,他的密友许怡珩小姐也愿同行,可赵姐夫觉得国内兵荒马乱,而小庄一直嚷着想当军医,赵姐夫便跟大家一起配合着哄小庄,说国内疫病横行、战场伤员累万,多少小伤病的人就因缺少医药,就白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却小庄借着国外的好环境好实验室,多研究一些利国利民的平价药。

常听闻谢公馆是慈善门庭,我总疑心有沽名钓誉的情形,然易先生跟她家姊吴女士皆亲善,且是对佣人、听差和保镖都有的亲善,而她们家世、能力、才貌、成就,样样不输于我这种自作聪明的人。我与她们坐同一架飞机离开海宁,在机上亲见不止一人来献殷勤,易先生跟吴女士疲惫凝重,勉强应付,依然不失礼貌风度。我平生最厌恶对所厌者保持风度,这又是我这自视甚高者不及她们的了。

易先生在星汉先忙应酬后则休养,还寻隙关心我生活和学习上的事。她很快就发现我挑食厉害,最初在饭桌上就不吭声。有天晚上我跟她一起散步,她先问了我学习上的得失和经验,忽指着院里的一棵古老榕树,问我晓不晓得为何榕树比人长寿。

五所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扩建教室跟宿舍等的经费和工程,基本全是易先生夫妇跟家人上心。

————————

我跟易先生的渊源开始很早。譬如孩提时候姑姑乐嫣在培英女中,学了中西歌谣回来便乐意教我,我至今仍能哼唱那些忧郁或轻扬的曲调。但我幼时只以为西洋人才有情趣又懂感情。

这种亲昵把三哥哄得很高兴,起来给她倒了一杯温蜜水,坐在床沿看着她喝慢慢喝,抚着她揉乱的头发歉然道:“只是,若是如此我又不能在家陪你,今年你也要忙起来,还是要自己照顾自己。”

乐笙自述:

说起来,他们多少亲戚和相识去了港岛、美国,他们谢公馆却无一人战时离开中国,并非他们没有条件去,而是不愿意离开母亲之国,去到他乡做人家的二等公民。别人也许能安心在异国隔岸观火,他们怎能跑到他乡高卧享福,寻常地议论自己的同胞有多不幸?

今年过年吴祖兴从港岛来信,难得有点做儿子做兄长的样儿,盛邀他们所有人去港岛避难。不过大家最终都是婉拒的,连最不喜欢梁州生活的四姐,都因担心丈夫没接吴祖兴这一茬。

在星汉团结大学的头一学期,我除了学习上独占鳌头,性情上也改造了不少。我从前因家庭琐事苦闷难纾,有时脾气急躁常易给人难堪,放在往年便是自知错了也绝不低头。可是想起易先生对我的谆谆教诲,我自己举一反三地想,健康和智慧是我地下的根系,群众关系自然也是我的根系,我总不可以孤僻到自绝于群众吧。于是我跟人冲突后若自觉是我错多,便主动跟别人说话,对方若原谅我便是我的朋友,若不原谅我也不能再低头了。我的老同学们都惊讶得不行,说我这种傲慢狂人也变得温良恭俭让了。

(作者补叙:后来才知此时谢公馆已出售,售给有名的华侨酒商王元良先生,惜乎五年后又被东洋人强占,后来亦为公民党高官私邸,建国后由政府主持简单修缮,成为新一届区政府的所在地,八十年代区政府搬离此处,谢公馆成为易先生一家的纪念馆。)

我为生存第一次来到谢公馆,我平生最敬仰爱戴的易先生,缩在廊上哭得像寻常小姑娘。此后方知伟大人物未尝不会脆弱,只不像寻常人那么长久的脆弱,或者被脆弱打倒以致一蹶不振。我常因自己家庭的惨淡生活,觉得人生的痛苦无日不如是。可是有同样经历的易先生,挺过了人生中的诡谲黑暗……

包括易先生留学时的一切作品,国内报纸只要转载我都要做成剪报,困顿自苦时常诵读于枕下灯前,如此我在沉闷可憎的旧式家庭中,才未堕落得像父母一样吃鸦片烟。

四姐如今为人处事好得多了,跟夫家的公婆妯娌相处得也算不错。只是经历不同难免观念不同,多少还是会有一点不愉快。譬如四姐某次穿镂空连衣裙,再穿一件很时尚的人字呢大衣,就要美美地出门逛荡去,她婆婆和做管的姨婆婆死活拦住不让出门。两拨观念不同的人争来争去,其实谁也说服不了谁。四姐脾气惹急了是很厉害的,大过年竟当着亲戚给婆婆难堪了。

讲完这榕树的故事她就笑:“人生的起伏顺逆,就像自然界的干旱与洪涝,树木抵御天灾靠发达根系,发达根系却是平常默默长起来。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少年人要有聪明的大脑,同时也必须有健壮的身板,这两样就仿佛是榕树地底下的发达根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