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暗恋十二年的他离婚了 > 第27章

第27章 (2/3)

目录

 “要不要尝尝新采的笋尖?早上刚送过来的。”

 任昭远只吃过一次谭铮做的菜,一次惊艳,想想还真有点馋了:“好,我给你打下手。”

 “我也太大腕儿了。”

 任昭远一笑:“能劳动谭总下厨,还是我更大腕儿。”

 笋尖鲜嫩,只清炒就足够。

 “去年回S大我还带了枝竹叶回来。”

 谭铮边切边和任昭远聊:“忽然想起来,你毕业那年有人想砍棵竹子做纪念,把砍刀藏在书包里,差点没能毕业。”

 “记得,当时好像别的大学有学生之间闹出了命案,校方本身就高度紧张。”

 “谋杀未遂,”谭铮说,“两个人关系不好一直互相看不惯,最后是因为学生甲连续两学期弄没了学生乙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乙在宿舍准备了水果刀,只有他们两个在宿舍的时候趁甲不备动手,最后甲落了终身残疾,乙因为蓄意导致重大伤害,被判了无期。”

 任昭远不禁诧异:“记得这么清楚?”

 “嗯,印象挺深的,觉得可惜。伤人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好不容易考上重点大学,一下就把路走死了。”

 “这种事没办法评价,都有错,都可惜,也都是在为自己做的付代价。”

 谭铮把切好的笋尖盛到盘子里,说:“就是想,如果当时有个人发现了帮一把,可能两个人都会没事。很多事过去当时那个坎都不算什么,一旦钻牛角尖出不来,可能就要摔惨了。”

 任昭远自己就是被许多人帮过的人,对谭铮的话深有同感:“确实是,不过在关键时候被帮一把这种事可遇不可求,不能指望。”

 “嗯,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谭铮话音落下,又有些感慨似的轻声说,“能被帮的人运气好。”

 “嗯,”任昭远在水龙头下冲手,闻言想到老师,转而道,“对了,我前两天去孙老师家里聊到你了,他记得你,还说你大学去旁听的次数可能比我都多。”

 “老师记得我?”

 “据说记忆深刻,但那天在医院只是打了个招呼,老师说你和大学时变化太大,觉得熟悉可一时没能想起来。”

 谭铮完全没想到,忍不住问任昭远:“等你什么时候再去拜访老师,能带上我一起吗?”

 “可以啊,之前说好设计展之后过去,没定具体时间,我再和老师说一下。”

 “好,我时间都可以。”

 说到设计展谭铮便问起那家想给AL泼脏水的公司,任昭远倒看不出多在意:“舆论和法律途径都做了准备,设计展开始后由他们张狂几天,顺着摸出后面的指使人一起收拾。”

 谭铮点点头,又问:“不需要提前做点别的吗?先侧面放一部分证据出来到时候局面会更有利一点。”

 “没必要,多少零碎的证据解释都作用寥寥,压倒性胜出后的一纸声明最有效。”

 设计展转眼就到。

 一共开放七天,每天分三个时段并控制了各个时段的人流量。

 前三天针对有邀请函的客户朋友,之后四天预约成功者购票后在对应时间段进入。

 任昭远只在那边待一天,谭铮也是开展第一天过去的。

 这天来的要么是AL品牌的SVIP,消费额难以想象,要么和设计园几位设计师关系极亲近,待遇特殊。

 听谭许清科普后谭铮面上没什么变化,心里反复琢磨到半夜,第二天早上照镜子时唇角都是扬着的。

 ——他在AL消费不算太多,怎么都不可能是什么SVIP。

 任昭远的设计没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入厅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AL品牌的水晶logo,A右下角部分被抹去,中间一横向右平移出三分之二,形成字母A和L的组合体。

 而一横的上方放了一个水晶圆球,里面居然是谭铮之前用银杏叶折的那只双层翅膀的蝴蝶。

 水晶球右侧是这次设计展的主题:Nature。

 和水晶球高度一致,用了和银杏叶颜色相近的黄水晶。

 “怎么..”谭铮转头看任昭远,低声说,“我随手折的。”

 任昭远回答:“你随手折出来和它成就了这次设计展,两者不冲突。”

 年前任昭远就说过这次的主题是从谭铮的银杏叶蝴蝶上得到的灵感,当时听他这样说只觉得开心,现在被他这样无比郑重地安置在厅堂最显眼处,谭铮却手足无措起来:“是因为被你看见才会有灵感有这次主题,和我关系不大,这样太隆重了..”

 “不隆重,”任昭远说,“应该的。”

 许多需要任昭远亲自接待的人,谭铮让他先忙,自己四处看看。

 沿着齐腰高的曲折蜿蜒的白墙走到尽头,玻璃柜里高低错落摆放着一双耳坠和一顶王冠。

 是任昭远的设计。

 一双耳坠垂感极佳,以细碎白钻相连构成主体,左边一枚上方三分之一处设计了一侧蝴蝶翅膀,却辅以银杏叶的纹路,右边一枚是半片银杏叶外形,中央却是真正的金黄蝶翼。

 王冠底部是一圈形状各异的大颗黄钻与黄水晶,底座之上借用珊瑚元素彼此交错镶嵌白色满钻,而前方最顶部的九颗大钻石被切割成随风而动的草叶尖处形状,过渡自然,每一颗钻石纯净度都极高,在日光灯下让人移不开眼。

 ——“动物和植物的融合。自然界里不同季节、环境、地域,按照常理永远不会有交集的两个生命相遇。”

 那时听到任昭远这样解释时谭铮说很浪漫,任昭远却说——“另一个角度看,打断原本的生命轨迹,给予一触即分的惊艳,也许是残忍。”

 谭铮现在仍旧不赞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