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不乖[校园] > 第96章 燎原1

第96章 燎原1 (1/3)

目录

 这天祁原在床上躺了一天, 没发烧,也没哪不舒服,单纯做什么都不得劲。

 卧室的窗帘密不透光, 室内昏暗,他随意地套上一件T恤,光脚穿着睡裤推开阳台的门,站在露台上看狂风骤起, 雨滴砸向滚烫的地面, 带起灰尘的气息。

 他眯眼看着手机上他们的实时动态消息, 以为自己放下了, 结果翻到两人结婚证的一瞬间, 心脏的某一处还是不可抑制地有些难受。

 他们真的, 认识了好多年了, 久到,她都结婚了。

 南城这座新旧交替的城市分为好几个区,最好的几所小学全在老城区那一片,他们恰好一个学区,分在同一所小学, 然后到五年级的时候分到一个班。

 不过他们一直不熟, 只能是互相能喊出对方名字的程度,甚至互看不顺眼。

 原因很简单, 他俩太像了, 走哪都是众星捧月, 家世好,长得好看,又有聪明劲。

 那个年纪还都是小屁孩,二逼的不得了, 喜欢暗暗较劲,谁都不肯多搭理谁一眼。

 他记得很清楚,上小学每天都有大课间,做广播体操,于澄站在班级前头举班牌,他晃在班级队伍最后,瞎跟着摆。

 体育老师在主席台上做示范蹦一下,他只垫个脚尖,体育老师蹲下又起来,他一直蹲到最后一个动作再一块跟着起,省劲。

 两人就这么互不干扰,各做各的,直到春天要开运动会,班级入场男生队也需要个举牌员,一群豆芽菜里他个子最高,班主任就安排他和于澄一起。

 他唯一听话的阶段也就是在小学,小学生统一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朝气蓬勃天天向上,这场运动会有区领导来参观,学校挺重视,运动会前特意安排了几场举牌员的训练。

 他们俩是搭档,那几天的训练一块去一块回,小屁孩也没什么真看对方不顺眼过不去的地方,后来就慢慢开始在一起玩,越玩越好,成了形影不离的关系。

 他们住在同一片,算南城老一批的富人区,住这片的要么高官要么有财,两人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一路升到同一个初中。

 直到中考完那阵子,于澄开始不怎么找他,每天跟一群混社会的人待一块。

 中考完要报志愿学校的时候,他去找她,推门进去的一瞬间就被烟味熏得忍不住皱眉,他在烟雾缭绕的台球室里找半天,才找到于澄。

 台球室门口,于澄拿着烟,搭在栏杆上问他干什么。

 他问:“要不要一起出国?”

 家里想送他去外国语读高中,之后就是直接出国,镀层金回来顺其自然地在自家公司做事。

 他边问边打量着于澄略显红肿的耳朵,上面打上了几颗耳骨钉,很好看。

 “我不想上学了。”于澄是这么回的:“更没出国的想法。”

 “那你高中去哪?”

 于澄:“不知道。”

 “还没想好?”他继续问。

 “不是。”于澄淡淡吸了口烟,使坏地吐到他脸上:“压根没想。”

 “那你想好了告诉我。”他边挥手驱散烟雾边说。

 “告诉你干什么?”于澄侧过脸问。

 “我想跟你上一个高中。”

 “......”

 这话一出,于澄抽烟的手不动了,眼都不眨地打量他半天,才问一句:“祁大少爷,你不会暗恋我吧?”

 没等他开口,于澄继续说:“可别,多奇怪。”

 “......”

 祁原单手插兜,看着她哼笑一声:“自恋吧你。”

 他没敢说,那会她不是自恋,他就是暗恋她。

 中考的那个暑假过完,两人一块到分部后,继续形影不离地每天走在一起,分部是后盖的,说是附中分部,但和本部完全不一样,全靠家长砸资源砸起来。

 分部里,要么是报考本部刷下来的,要么是什么都考不取家里花钱砸进来的,是富二代高产地。

 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早恋高发期,资源好,所以各方面设施都比本部好不止一倍,篮球场又大又新,但操场上的照明灯没几天是好的,刚好又被弄坏了,因为碍着人早恋。

 操场旁边有个小树林,只要头顶那个灯不开,天一黑里面就黑压压的,偷偷谈恋爱最合适不过。

 那会大家都觉得他跟于澄两个人多多少少有点关系,教务处的主任成天拿个手电筒在操场蹲他和于澄,等着抓两人早恋的实质性证据。

 他们也确实被逮到过几次,可惜都是因为翻墙逃课被逮的。

 分部操场的旁边有处矮墙,墙根处长着无人问津的杂草,因为这儿逃课拿外卖都方便,杂草都要被翻墙的学子日积月累地踏平了。

 第一节晚自习结束后,两人一块摸黑到了地点,于澄轻车熟路地先把书包朝着墙外甩出去,接着踩到他的膝盖上跨到墙头。

 夏季校服是短裙,就算有安全裤,于澄每回跨上去的时候,都觉得大腿根被粗粝的水泥磨得发疼,只能一点点往外挪,踩着墙外那块凹陷的地方翻过去。

 祁原个子高,等于澄出去了,他用手撑一下就能翻过去。

 教导主任拿着手电筒在后面喊,他俩一块笑着往前跑。

 “差点被逮着了。”于澄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

 “行了。”祁原不怎么在意地揽过她的肩膀,左手拎着两个书包往前走:“反正逮不逮到,都得找咱俩谈话。”

 “嗯。”于澄点头:“去哪玩?”

 “找赵一钱他们去。”

 “他们不是还在教室里吗?”

 “没,兵分两路,转移战火,他们从西边翻。”

目录
返回顶部